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

与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相对应,新教育实验具有自己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发展论、行动论,也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有自己的发展哲学、行动哲学;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是状态论、潜力论和个性论,也可以说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路径;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谐论,也可以说是新教育实验追求的境界。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就是发展论和行动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最初曾经作为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来阐述。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分数,更要关注人格、关注心灵、关注生命成长。

我们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我们希望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所以,“为了一切的人”,这里的“人”当然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表达的是一种“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的理念。“为了人的一切”,这里表达的也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教育旨在“成人”,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而非“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

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我们的价值取向就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们很多美好的教育理论,常常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创造多少深刻的教育理论,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努力。新教育实验与过去许许多多的实验有诸多的不同,“行动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我们不能说过去的实验不强调行动,但是往往使教师们难以行动,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是群众性的、可操作的,是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

就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而言,新教育实验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觉醒,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新教育实验以其独有的与以往的教育研究迥然不同的魅力进入中小学,其人文性、情感性让人激情涌动,其行动性、实践性,舍弃浮华与虚假的可行性,给教育实践和教师实践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推动。教师们在新教育理想的鼓舞下,唤醒了沉睡的激情,内心涌起努力奋进的冲动;在新教育行动的召唤下,一线教师很快投入其中,并收获着教育的快乐与幸福。

行动论的关键在于“坚持”。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强调行动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坚持的意义。真正能够做出成效的,真正能够创造奇迹的,应该是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二)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是状态论、潜力论和个性论。在行动的过程中,新教育特别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有良好精神状态的人,才会“不待扬鞭自奋蹄”,当然就会自强不息,就会坚持不懈。新教育实验主张,要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尔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不断地感受成功、体验成功,从而能够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学生的“成功”,不能再停留在“一考定终身”这样一个层面上,要倡导教育的“新成功主义”思想,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激励。

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相信,孩子和老师身上的潜力你怎么去评估都不会过分。只有自信,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得“高峰体验”。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而教师自己的自信,也是他们创造力和教育智慧的源泉。

所以,新教育实验主张,要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搭建舞台、创造空间。可以相信,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新教育实验崇尚的是个性,崇尚的是特色。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办出特色,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我们一直认为,特色就是卓越。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

个性发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现,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一句话,在心理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性得到正视和发展。

特色就是卓越。特色是在学生和教师个性张扬下发展起来的,特色是在学校、社会共同呵护下发展起来的,特色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壮大起来的。有了特色,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你考试考得好,我跳舞跳得好,他写字写得好,谁也不比谁差。这样,我们的人格才不会分裂,我们的精神才不会萎缩。

(三)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谐论。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种,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所谓“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基本的目的,这就是教育的道德或者伦理目的。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看,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向还不明确,我们不知道教育是什么,不知道教育要干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一个看来简单其实决定着教育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教育的伦理目的,被我们忽略了。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因此,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

新教育实验主张,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的人。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习惯、技能和生活方式。如新教育提出“培养卓越口才”,是因为我们认为口才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与人沟通和交往,所以,良好的口才是非常重要的本领。现在我们的教育把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培养这些重要的能力之上,学校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本没有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学生如何获得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呢?

同样,新教育实验强调阅读,强调写作和反思,主张利用网络学习,这些都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一个具有阅读、写作习惯的人,其实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了自主发展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