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的金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金融产品多样化滋养利率市场化

图3-1是一个简单的利率体系形成示意图,从短端向远端传导。短端是货币市场,远端是资本市场,中间是信贷市场,反映在货币政策上你会发现M0、M1、M2、M3(货币供应量)形成的过程。如果从这个角度观察问题,会发现它实际是通过不同市场金融产品的创新,打通各个市场形成完整平滑的收益率曲线,因此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产品丰富化的过程,是金融深化的过程,也是金融市场发育的过程。

图3-1 利率体系形成的简单示意图

说明:M0=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非支票性储蓄存款,M3=M2+私有机构和公司的大额定期存款。

不懂风险管理就没有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竞争性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权。利率市场化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利率水平的变动;第二层也是最核心的含义是对于风险的定价;由这两层也引发出第三层含义,即金融机构会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创新与设计来做风险定价。

我们知道,每一个金融产品就是一个风险的合约,即对风险定价。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产品就是风险管理能力的表现,金融产品创新就是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就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定价。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再加上获得资金的成本构成完整的利率。从利率上来讲,这个时候的利率市场化更重要的含义是风险的识别和对风险的准确把握,而不再是利率水平的变动。

这也是金融本质的问题,大家一般认为金融机构是融资机构,其实,如果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尽管是融资机构,但是其核心功能是风险配置而不是融资。金融机构是连接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桥梁,投资是面向未来的活动,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即为风险。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就是对投资者和被投资者未来的不确定性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前景,这一功能就是风险配置,它是金融机构存在的基础,是其本质属性。

金融产品的设计就是风险定价

一旦从风险的角度去看待金融机构,会发现在利率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各国利率都是上升的。金融机构对付前文风险的初期行为是做高价格,也就是风险溢价,但是后期则是配置。

那么,风险是怎么被定价的?前文提到是通过金融产品的设计,因为每一个产品都是一种风险的合约,不同金融产品是对不同风险的识别和定价。由此可以看到大概率事件就是基础经营产品,包括资本账户上的股票债券,银行当中的债款、存款。在覆盖大概率事件时还会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就是用衍生工具来覆盖;更小概率事件就是衍生加衍生。然后会发现这是个立体化的市场:基础加衍生,衍生加衍生。靠这样的市场分散风险,金融产品不断地首尾相接,不断地立体化发展就形成了利率体系,也就反映为对风险的理解和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