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Windows 7+Office 201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3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功能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其硬件的优越性,也取决于软件配备的丰富程度。计算机软件系统一般由系统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及应用软件组成。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备的软件,主要功能是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由计算机厂商或软件公司提供。系统软件主要由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系统、支持程序等组成。

1)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功能不断增强,它是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操作系统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手工操作、管理程序和操作系统3个阶段。

(2)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总管,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是用来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管理,是系统软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软件。

引入操作系统基于两个目的: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一个清晰、简洁、易于操作的友好界面。二是要最大限度地使计算机系统中的CPU、内存、外围设备、程序等各种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

关于操作系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①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最基本和不可缺少的系统软件之一。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就不能运行;用户如果不了解操作系统,就不能使用好计算机。

②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总管”。它由许多程序模块组成,这些程序模块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管理,并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控制、指挥和协调内存与外围设备的工作。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密切相关。

③计算机配上操作系统有以下好处:能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能合理、安全、可靠地管理计算机的四大资源(CPU、存储器、I/O设备和文件);用户通过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接口界面能方便地操作计算机,而不必去过多地理解各种硬件的特性和直接操作硬件。

(3)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功能分为进程与处理机管理、内存的分配和管理、外围设备的管理以及文件管理。

①进程与处理机管理:处理机是指CPU。CPU是执行程序(包括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的唯一部件,是计算机中最宝贵的硬件资源。CPU处理信息速度是很快的。无论是存储器的存取速度,还是外围设备的工作速度,都远远比不上CPU的速度。如果CPU服从其他部件的较慢速度,那么它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这无疑是一种浪费。在操作系统控制下,CPU按预先规定的优先顺序和管理原则,轮流地为若干外围设备和用户服务,或者在同一段时间内并行地处理多个任务,以达到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高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如何管理好CPU、提高CPU的使用效率就成为操作系统的核心任务。尤其是在多用户系统中,同时有多个用户在使用计算机,同时运行着多个程序,CPU如何分配、如何调度,这就是处理机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即使是在微型计算机上,也时常会让计算机同时干着几件事(多任务)。例如,在编辑一篇文章的同时播放着音乐;在欣赏网页的同时下载一个文件。之所以能这样工作,都与操作系统的调度功能分不开。

管理CPU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执行程序,而正在执行的程序就是“进程”。进程也是操作系统管理的对象,进程管理与处理机管理密不可分。

②内存的分配和管理:当计算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内存中要预先读入操作系统、编译系统、用户程序和数据等许多内容,这些既要保持联系,又要保证各自的存储和运行空间不受干扰和破坏。这就需要由操作系统对内存进行统一的分配和管理。一般说来操作系统将内存划分为系统软件区、用户工作区、I/O设备缓冲区和数据区,并采取保护措施,使它们互相联系而又不互相覆盖。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有限,合理地分配与使用内存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些无用的内容占据着内存空间,显然是一种浪费,操作系统可以按一定的原则不断收回空闲的存储空间,并且还可使有用的内容暂时覆盖掉无用的内容,待需要时再把被覆盖掉的内容重新从外存调入内存,从而增加内存的虚拟容量。

③外围设备的管理:一台计算机常常有许多外围设备(简称外设),它们向CPU发出请求,CPU要为它们服务。为了CPU和外围设备能协调工作,就必须在操作系统的安排下,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排队,它们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

④文件管理: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使用户不必对文件在磁盘上的物理存放格式过多了解,文件统一由操作系统调度和管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图1-5所示。

图1-5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4)操作系统的分类。不同的硬件结构、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按用户分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按中外文分中文操作系统和西文操作系统;按任务分单任务操作系统和多任务操作系统;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按计算机配置分单机配置操作系统和多机配置操作系统;单机配置操作系统又可分为大型机操作系统、小型机操作系统和微型机操作系统;多机配置又可再分为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下面举例说明不同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和特征。

①单用户操作系统。单用户操作系统面对单一用户,所有资源都提供给该用户使用,用户对系统有绝对的控制权。单用户操作系统一般是为微型计算机和简单小型机而设计的操作系统,这类计算机规模小,外观简单,计算机的全部资源为一个用户所独有。大多数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属于此类操作系统。

②批处理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是:用户将作业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将许多用户的作业组成一批作业之后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系统中形成一个自动转接的连续的作业流,然后启动操作系统,系统自动、依次执行各作业,最后由操作员将作业结果交给用户。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多道和成批处理。因为用户自己不能干预自己作业的运行,一旦发现错误不能及时改正,从而延长了软件开发时间,所以这种操作系统只适用于成熟的程序。其优点是:作业流程自动化,效率高,吞吐率高。缺点是:无交互手段,调试程序困难。

③分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是:一台主机连接了若干个终端,每个终端有一个用户在使用;用户交互式地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系统接收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请求,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上向用户显示结果;用户根据上步结果发出下道命令。分时操作系统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操作系统以时间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由于CPU速度很快,每个用户轮流使用一个时间片并不感到有别的用户存在。

分时操作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征。多路性是指同时有多个用户使用一台计算机,宏观上看是多个人在同时使用一个CPU,微观上是多个人在不同时刻轮流使用CPU。交互性是指用户根据系统响应结果进一步提出新请求(用户直接干预每一步)。独占性是指用户感觉不到计算机为他人服务,就像整个系统为他所占有。及时性是指系统对用户提出的请求及时响应。

常见的通用操作系统是分时系统与批处理系统的结合,其原则是分时优先,批处理在后。“前台”响应需频繁交互的作业,如终端的要求;“后台”处理时间性要求不强的工作。

④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指计算机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实时”即“立即”的意思。在规定的严格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工作的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主要追求的目标是对外部请求在严格时间范围内做出反应,具有高可靠性和完整性。如计算机对飞机的飞行、导弹的发射、轧钢、机械加工等生产过程的控制,就要用实时控制操作系统;对于预定机票、查询航班信息、情报检索等,就要用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⑤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就是在原来各自计算机系统操作上,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协议标准进行开发,使之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服务的操作系统。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Server、Novell NetWare等。

在网络操作系统支持下,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和共享资源。除了通信和资源共享外,还提供一些特殊的功能,如文件传输(将一个文件从一台计算机经网络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远程作业录入(将一个计算任务送到其他计算机去执行并将执行结果送回本机)。

⑥分布式操作系统。大量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被连接在一起,可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及广泛的数据共享,这种系统被称为分布式操作系统(distributed system)。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征是:统一性,即它是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共享性,即所有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中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透明性,其含义是用户并不知道分布式操作系统是运行在多台计算机上,在用户眼里整个分布式操作系统像是一台计算机,对用户来讲是透明的;自治性,即处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多个主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分布式操作系统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运算性能,即分布式。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可靠性。由于有多个CPU系统,因此当一个CPU系统发生故障时,整个系统仍旧能够工作。对于高可靠的环境,如核电站等,分布式操作系统是其用武之地。

⑦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为嵌入式电子设备提供的现代操作系统。嵌入式电子设备泛指内部嵌有计算机的各种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的应用范围涉及信息采集、信息交流、通信娱乐等应用领域。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在这些设备内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设备实现各种灵活功能提供信息处理系统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要满足多种多样嵌入式设备的功能需求和满足设备应用环境的需求,主要包括:

●尽量节约设备的电池耗电,提供电源管理功能。

●应用中有不同档次的实时性要求,特别是满足音频、视频影像等信息服务的及时性要求。

●高可靠性要求,要防止信息丢失、泄露、恶意破坏等。

●操作系统的易移植性的要求,满足在多种硬件环境下安装和配置的需要。

⑧智能卡操作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智能卡中都隐藏着一个微型操作系统,称为智能卡操作系统。它围绕着智能卡的操作要求,提供了一些必不可少的管理功能。

智能卡的名称来源于英文名词smart card,智能卡中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机、存储部件以及对外联络的通信接口,其原理及构造如图1-6所示。

图1-6 智能卡示意图

智能卡操作系统一般都是根据某种智能卡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而专门设计开发的。智能卡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指令类型大致可分为数据管理类、通信控制类和安全控制类,其基本指令集由ISO/IEC 7816-4国际标准给出。

在读写器与智能卡之间通过“命令-响应”方式进行通信和控制,即读写器发出操作命令,智能卡接收命令,操作系统对命令加以解释,完成命令的解密与检验,然后操作系统调用相应程序进行数据处理,产生应答信息,加密后送给读写器。

智能卡操作系统具有4个基本功能:资源管理、通信管理、安全管理和应用管理。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管理卡上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通信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执行智能卡的信息传送协议,接收读写器发出的指令,对指令传递是否正确进行判断,自动产生对指令的应答并发回读写器,为送回读写数据及应答信息自动添加传输协议所规定的附加信息。安全管理包括对用户与卡的鉴别、核实功能,以及对传输加密与解密操作等。应用管理功能包括对读写器发来的命令进行判断、译码和处理。

一台计算机中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操作系统并存。例如,操作系统Windows 7与操作系统Linux可同时并存。

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兼有多种操作系统的功能。在已推出的多种操作系统中,UNIX就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MS-DOS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OS/2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Linux是一种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的多任务操作系统。

(5)常用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计算机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面简要介绍在微型计算机上广泛使用的几种操作系统。

①DOS操作系统。DOS操作系统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早期广泛运行于IBM PC及其兼容机上的磁盘操作系统(因主要功能是对磁盘文件存储的管理),全名是MS-DOS。

MS-DOS的最早版本是1981年8月发表的1.0版,至1993年6月推出了6.0版本。MS-DOS是一个单用户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4.0版本开始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主要功能有命令处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命令处理对用户输入的键盘命令进行解释和处理;文件管理负责建立、删除和读写各类文件;设备管理完成各种外围设备,如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磁盘和异步通信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此外,MS-DOS还具有系统管理和内存管理等功能。它是一种命令操作系统。例如,删除磁盘(D:\)上的名为ABC.TXT的文件可用删除命令:DEL D:\ABC.TXT。

②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支持多道程序运行的具有图形界面环境的操作系统。Windows最初是作为对DOS操作系统的图形化扩充而推出的,它的多任务图形界面以及统一的应用程序接口,使得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操作大为简化。

Windows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更新,其功能更广,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网络更强大。

③UNI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是一种多用户交互式通用分时操作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功能强大,而且具有移植性、兼容性好,以及伸缩性、互操作性强等特色,成为使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主流操作系统之一,被认为是开放系统的代表。

UNIX操作系统是由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Bell实验室开发,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是配置在DEC公司的PDP小型机上,后来在微型计算机上也可使用。UNIX操作系统是唯一能在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小型机到大型机上都能运行的操作系统,也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④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国际流行的自由软件操作系统。UNIX是商品软件,而Linux是一种自由软件。它遵循GNU组织倡导的通用公共许可证规则而开发,其源代码可以免费向一般公众提供。我国的红旗Linux就是在其基础上开发的。

1991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21岁学生Linus Torvolds在学习操作系统时,将自己开发的Linux系统源程序完整地上传到Internet上,允许自由下载。许多人对这个系统进行改进、扩充和完善,并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⑤Mac OS操作系统。Mac OS操作系统是运行于苹果Macintosh系列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是首个在商用领域获得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由于Macintosh的架构与PC不同,而且用户不多,所以很少受到病毒的袭击。苹果公司能够根据自己的技术标准生产计算机、自主开发相应的操作系统,其技术和实力非同一般,就像是Intel和微软的联合体。

苹果计算机公司成立于1976年,由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两人创立,当年他们就开发并销售供个人使用的计算机Apple I,先后又开发了AppleⅡ、AppleⅢ微型机。苹果公司一直以追求完美和技术领先为特色,并于1984年推出了革命性的Macintosh计算机,之后又推出了Mac II(1987)、Mac Portable(1989)、Mac LC(1990)、PowerBook 100(1991)、PowerBook165c(1993)、Power Mac(1994)、Power Mac G3(1997)和Power Mac G4(2003)。苹果计算机以其精美的外形设计,优秀的绘图功能,先进的操作系统吸引了不少用户。因此,在计算机界形成了两大流派:IBM PC和Macintosh。

1984年,苹果发布了System 1,这是一个黑白界面的,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图形化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System 1含有桌面、窗口、图标、光标、菜单和卷动栏等项目。在随后的十几年中,苹果操作系统历经了System 1到System 7.5的变化,苹果操作系统从单调的黑白界面变成8色、16色、真彩色,在稳定性、应用程序数量、界面效果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7.6版开始,苹果操作系统更名为Mac OS,如Mac OS 8和Mac OS 9,直至现在的Mac OS x操作系统。

Mac OS x版本是以大型猫科动物命名的。2001年3月,Mac OS x正式发布,Mac OS x 10.0版本的代号为猎豹(Cheetah),10.1版本代号为美洲狮(Puma)(2001.9)、10.2版本的代号为美洲虎(Jaguar)(2002.8)、10.3版本的代号为黑豹(Panther)(2003.10)、10.4版本的代号为老虎(Tiger)(2005.4)、10.5版本的代号美洲豹(Leopard)(2007.10),2009年8月发布的Mac OS x 10.6版本代号为雪豹(Snow Leopard)。

2)语言处理程序

通常把用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源程序,必须先翻译成用机器指令表示的目标程序才能执行。语言处理程序的任务就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

语言处理程序可分为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三种。

(1)汇编程序。把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表示的目标程序的程序称为汇编程序,翻译的过程称为“汇编”。

(2)编译程序。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整个翻译成目标程序,使目标程序和源程序在功能上完全等价,然后执行目标程序。翻译过程称为“编译”。

(3)解释程序。解释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一句一句地翻译成机器指令,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当源程序翻译完后,目标程序也执行完毕。翻译过程称为“解释”。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编译”和“解释”两种翻译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编译方式执行速度快,省时,但占用内存多,浪费存储空间,使用不够灵活;“解释”方式执行速度慢,费时,但占用内存少,节省存储空间,使用灵活。

语言处理程序的作用在后面介绍程序设计语言时还将作介绍。

3)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一种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它提供多种功能,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时刻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它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和操作数据、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进行多用户下的并发控制和恢复数据库,是帮助用户建立和使用数据库的工具和手段。

4)支持软件

支持软件又称支撑软件,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管理而使用的软件工具,是系统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或者包含在操作系统之内,或者可被操作系统调用。支持软件包括编辑程序、连接装配程序、诊断排错程序、调试程序等。

(1)编辑程序。编辑程序是指在计算机上实现编辑功能的程序,它能把存在计算机中的源程序显示在屏幕上,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增加、删除、替换和连接等操作。如EDLIN。

(2)连接装配程序。编译器和汇编程序都经常依赖于连接程序,它将分别在不同的目标文件中编译或汇编的代码搜集到一个可直接执行的文件中。在这种情况下,目标代码,即还未被连接的机器代码,与可执行的机器代码之间就有了区别。连接程序还连接目标程序和用于标准库函数的代码,以及连接目标程序和由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例如,存储分配程序及输入与输出设备)。连接过程对操作系统和处理器有极大的依赖性。

(3)诊断排错程序。诊断排错程序有时又称查错程序。它的功能是诊断计算机各部件能否正常工作,有的既可用于对硬件故障的检测,又可用于对程序错误的定位。因此,它是面向计算机维护的一种软件。例如,对微型计算机加电以后,一般都首先运行ROM中的一段自检程序,以检查计算机系统是否正常工作,这段自检程序就是最简单的诊断程序。

(4)调试程序。调试程序是可在被编译了的程序中判定执行错误的程序,它也经常与编译器一起放在IDE中。运行一个带有调试程序的程序与直接执行不同,这是因为调试程序保存着所有的或大多数源代码信息(诸如函数、变量名和过程)。它还可以在预先指定的位置[称为断点(break point)暂停执行,并提供有关已调用的函数以及变量的当前值的信息。为了执行这些函数,编译器必须为调试程序提供恰当的符号信息,而这有时却相当困难,尤其是在一个要优化目标代码的编译器中。因此,调试又变成了一个编译问题。

2.程序设计语言

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主要通过使用语言来完成,这样的语言称为自然语言;人与计算机“交流沟通”同样通过使用语言来完成,这样的语言称为计算机语言(又称程序设计语言)。为了完成某项工作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一组指令的集合就称为程序。长期以来,“编写程序”和“执行程序”是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过程是其功能不断完善、描述问题的方法愈加贴近人类思维方式的过程。

计算机语言主要有三大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1)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诞生和发展初期使用的语言,表现为二进制的编码形式。在计算机中,指挥计算机完成某个基本操作的命令称为计算机指令。所有指令集合称为指令系统,直接用二进制代码“0、1”来表示的指令系统称为计算机的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真正能理解和执行的唯一语言,因此,它的效率最高,执行速度最快,不需要进行“翻译”。

机器语言是从属于硬件设备的,不同的计算机设备有不同的机器语言。直到如今,机器语言虽然不再是程序员的编程语言,但仍然是计算机硬件所能执行的唯一语言。

在计算机发展初期,人们直接使用机器语言来编写程序,那是一种相当复杂和烦琐的工作。例如,一条机器指令:

0000010000001111

该指令是加法指令,将寄存器AX内容加15,结果仍保存在寄存器AX中。

可以看出,机器语言由于直接采用二进制表示,虽方便了机器,但苦了程序员,其特点是难懂、难记、不易理解,如8BD8H和03DBH是8086/8088微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如果不通过查看编码指令手册就很难知道其指令的含义。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很不方便,且要求使用者熟悉计算机的很多硬件细节。随着计算机硬件结构越来越复杂,指令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庞大,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难以掌握。为了减轻程序设计人员在编制程序工作中的烦琐劳动,计算机工作者开展了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以及语言处理程序的开发。

2)汇编语言

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有许多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人们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发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是一种机器语言的“符号化”语言,使用了助记符(帮助记忆的符号)及数学语言来表示机器指令,程序员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如ADD、MOV代表加、传送等。汇编语言很多,如Z80汇编,PDP-11汇编等。例如,上面的机器指令可以表示为:

ADD AX,15

对计算机来说,汇编语言是无法直接运行的,由于计算机是采用二进制数,因此必须将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通过“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才能执行。

由于便于识别记忆,汇编语言比机器语言前进了一步,但汇编语言程序的大部分语句还是和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语句功能不强,因此编写一个较大的程序仍然很烦琐。而且汇编语言都是针对特定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对机器的依赖性仍然很强。用汇编语言编写完的程序要依靠计算机的翻译程序(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后方可执行,这时用户看到的计算机已是装配有汇编软件的计算机。

由于汇编语言与硬件结合紧密,所以,在一些底层软件的开发中(如硬件接口控制),或某些追求代码效率的场合,程序员仍在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统称为低级语言。

3)高级语言

虽然汇编语言比机器语言前进了一步,但使用起来仍不方便,而且汇编语言通用性不好,因此人们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开发出了一类更为方便的语言,即高级语言。它与人们日常熟悉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更接近。高级语言的语句功能更强、可读性更好、编程也更加方便。例如,上面的汇编指令可写为:

AX=AX+15。

高级语言又称算法语言,具有严格的语法、语义规则,没有二义性。在语言表示和语义描述上,更接近人类的自然语言(英语)和数学语言。计算机现在之所以能够广泛普及使用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级语言消除了人-机之间的语言障碍,克服了早期计算机只有专业人员才能使用的局限,这是计算机普及的前提和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种类很多,常用的高级语言有C、Visual Basic、Visual C、Java等。

高级语言也必须通过“编译”或“解释”方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后,计算机才能执行。

用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可以在具有该种语言编译系统的不同计算机上使用。高级语言源程序经过编译或解释程序译成机器语言后,便可在本台计算机上执行。

3.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用户不同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类软件。它包括商品化的通用软件和实用软件,也包括用户自己编制的各种应用程序。

按照应用软件的应用领域与开发方式,可以把应用软件分为三类:

1)定制软件

定制软件是针对某些具体应用问题而研制的软件。这类软件是完全按照用户自己的特定需求而专门进行开发的,应用面相对较窄,运行效率较高。例如,股票分析软件、工资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和企业经营管理软件等。

2)应用软件包

在某个应用领域中有一定通用性的软件,通常称为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可能不能满足该领域内所有用户的需要,通常用户购买这类软件后,需要经过二次开发后才能投入实际使用。如财务管理软件包、统计软件包和生物医用软件包等。

3)流行应用软件

在一些使用相对广泛的领域中有着相当多用户的流行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不断改进其功能、效率和使用的方便性。如Microsoft Office、WPS Office等。

总的来说,应用软件正朝着商品化、产业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用户界面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完善,操作简单,即学即用。应用软件可以由用户自己开发,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与日俱增,可谓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使用也越来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