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


《国立浙江大学校刊》于1930年2月22日创刊,每周一期,共发行272期,刊名先后由蒋梦麟校长和于右任先生题写,创刊号登有蒋梦麟校长撰写的发刊词。每周星期六出版,设有特载、布告、法规、会议录、公牍、校闻、学生生活、体育、演讲、论述、专载、文艺、图书课公布、统计、附录等栏,每期有16~20页。1936年9月1日起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日刊》,竺可桢校长题写刊名,并撰写了发刊词,《日刊》至1937年6月29日共发行225期。《日刊》篇幅缩小至8页,栏目名称虽有所更动,但总体内容仍包括布告、校闻、讲演、学生生活、文艺等方面。后因全校西迁,学校校刊曾一度中断出版。1938年12月5日以《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名义复刊,竺可桢校长撰写的复刊弁言刊登于复刊第一期。此阶段页数后来仅剩4页,因印刷困难曾于1940年6月—1943年4月间改铅印为油印,同时也未严格按周出版,有时半月甚至一个月才出版一期,一月出版一期时,每期有12页以上。1943年4月10日,复刊一百一十八期起重新改为半月出版一期。1947年3月3日,学校复员杭州,由郑宗海代校长撰写了发刊词。1947年4月19日起,改为每3日发行一次。《校刊》(复)自1938年12月至1948年5月共发行182期,内容以消息报道为主。1948年6月7日起周刊再度改为《国立浙江大学日刊》(复刊新),但不久因纸张问题,自复刊新十四号(1948年6月22日)起又改为每周一、四两日出版。1949年5月4日杭州解放,复刊新共发行139期。《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和《国立浙江大学日刊》(含复刊)均发行过特刊。如1933年1月7日的新年特号、1947年4月1日的校庆特刊等。
发刊词(《国立浙江大学校刊》)
浙江大学最初成立的时候[民国十六年(1927)八月,名称尚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因为试行大学区制,就兼管了浙江省的教育行政。到去年七月底大学区制结束,中间整整地经过了两年。在这个时期内,我们虽出版过一种教育周刊,但是性质重在行政方面政令的宣达和教学的指导,没有把本大学内部的情形记载上去;此外,工学院和农学院虽各自有他们的半月刊和旬刊等等,可是记载的范围又只能限于本院;所以在这个校刊出版以前,本大学还没有一种记载整个内部的情形的刊物。上学期将近终了的时候,校务会议决定了一个本大学的出版计划,这个校刊,便是那个计划中的出版物之一种。
这个校刊,我们早已感觉到是必要的,因为,这两三年来,外间注意本大学的,不断地来询问我们内部的各种情况,有了这个校刊,自然比随时随事地说明要详备一点;就是本大学各学院的教职员和学生,因为三个学院分处在两个相离很远交通又不很便利的地方,平日又忙于各自的工作,除了本院的情形时时接触以外,对于其他各院的一切详细情形,不免也有不甚明了的地方,这个校刊出版以后,各方面的情形便可随时互相传达了。
这个校刊,现在还是一种周刊,我们希望在很短时期内,依于材料的充实,能够改为三日刊。将来要发表的材料愈多了,或许改为日刊也说不定。
在这个校刊里面,我们只是一些片段零星的记载,恐怕不会有什么鸿篇大著,也不想拿什么理想上的计划,作纸面上的宣传。本来,浙江大学怀抱的一点希望,就是不尚虚华,不装门面,切切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做去,替中国的大学教育多立下一个实在的基础。我们的校刊,自然也本着这种精神,只有一些朴实的记述了。
我们希望在这个校刊里面,能够看得出一点本大学内部的逐渐充实,一点一滴地在那里进步,使得外间同情于本大学愿意赞助本大学发展的,看了这一点一滴进步的方向,充分地加以助力;全校的教职员和学生,都本着这个一点一滴进步的方向,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使得本大学怀抱的一点希望,能够逐渐实现。那便是中国教育之幸,也便是我们发行这个校刊的本意了。
发刊词(《国立浙江大学日刊》)
民国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本刊的前身,校刊(周刊)第一期发刊的时候,蒋前校长梦麟在发刊词里曾经说到:“这个校刊,现在还是一种周刊,我们希望在很短时期内,依于材料的充实,能够改为三日刊。将来要发表的材料愈多了,或许改为日刊,也说不定。”六年后的今日,我们不曾经过三日刊阶段,而越级似的改为日刊了。本校发表的材料,虽然比起六年前来要充实,但相差也并不多。我们每日只出版一张,出版次数虽增,而篇幅是比较以前的周刊是减少了。我们为什么要越级似的出版日刊呢?这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本刊的内含,一部分属通告校闻,一周首尾的时间距离,似乎太远了,明日黄花之感,讵所能免?复次,本校三学院分在两处,全体师生,接触机缘较少,周刊固可通其声气,但比起日刊来,究有不逮。因之,为缩短时空的距离,而增益其效用起见,我们便改周刊为日刊了。

诚如蒋前校长在发刊词中所说的:“我们希望在这个校刊里面,能够看得出一点本大学内部的逐渐充实,一点一滴地在那里进步,使得外间同情于本大学愿意赞助本大学发展的,看了这一点一滴进步的方向,充分地加以助力;全校的教职员和学生,都本着这一点一滴进步的方向,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使得本大学怀抱的一点希望,能够逐渐实现。那便是中国教育之幸,也便是我们发刊这个校刊的本意了。”日刊仍本此旨,为朴实地表曝本大学的希望,和其逐渐之已实现者,更凭此一点一滴的进步,使校外人士,愈增其同情与赞助,校内的教职员学生,更日求本大学内部的充实与孟晋,斯不仅本校之庥,抑亦本刊之幸。
本刊出版次数既然增多,一周篇幅的总计,自然较前此增广不少,除掉一部分属通告校闻外,另一部分则供为教职员学生发表生活记录研究心得的园地,我们希望在这里面,也能同赴于上述的意义,桴鼓相应,而得到很圆满的结果。
复刊弁言(《国立浙江大学校刊》)
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创始于民国十九年二月,原系周刊。二十五年五月,余来长本校,以周刊篇幅有限,于九月起改为日刊,凡皆以宣达校闻,通内外之声气也。去年十一月,本校迁建德,为灵通时事消息之需要,乃汇每日所得之要讯,印为浙大日报,而重要校闻,间或附丽其后,原有日刊遂告中缀至是。今岁在泰和学期,循行无改。惟日报性质迥异,学校行政与教学上进行消息,每苦无从充分公布。以致对内对外,俱有不能互通声气之缺憾。
今秋本校迁来宜山,校务继续推进。鉴于国内各界,多有欲明本校情形而无由;而对全校师生,亦不能无传达校务之刊物。爰决定十二月起,重复编行校刊,预定每周发刊一次,其体例大抵多仍前轨;主要为记载本校各部分之进行消息,间亦酌布重要文件与讲稿。榷言其旨:一则使学生于校情更多明了,且以增进师生间之沟通;二则俾教职员详悉各部分校务,借为观摩合作之一助;三则期散处之毕业校友得时闻母校消息,且还以其现状借本刊以告诸同学;四则国内各大学多有校刊,本校亦以此为与各大学学术机关互通消息之资;五则本校以时局关系而西迁,仍得因此刊传达校况于浙江;在桂为时不久,复需向广西各界以文字代口舌之宣导;而扩而言之,实亦向全国各界作忠实与继续之报告,而进求其匡导焉。
方今敌氛犹张,国步多棘,国家犹以巨费维持若干大学;凡大学之师生,安得不及时倍自奋励?吾人于此,尤愿假斯刊之恢复,益发挥全校共力合作与爱校报国之精神,期使本校日见精进,对国家为多量之贡献。幸我同事同学,对此刊共予爱护,时惠材料,助其充实。则本刊所以惕厉策进之效,固犹有过于对内联络对外宣导之使命也。
发刊词(复员杭州后的《国立浙江大学校刊》)
复员伊始,百废待兴,烽火虽高,弦歌犹继,树人之计百年,庇士之椽千数。辟画经营,端资群力;匡济艰难,尤须合作。唯兹校刊,凭尔流传。消息动静,得以览观,广益集思,兼为策应。当兹春回湖上,春意方融,而本刊适于此时重与世人相见,虽篇幅殊短,而寄望殊多,爰缀数言,聊资发轫。
复刊弁言(《国立浙江大学日刊》)
本刊于前二十五年九月一日创刊。抗战事起,本校流徙内地,颠沛流离之次,本刊时遭停顿,或改每周印行,旨在保存本校史料,视为校闻,不免有明日黄花之感,但本校在抗战中成长起来,八年历时更不可谓为不长,其中艰难困苦与夫奋斗成功的经过,要亦赖以纪录保存,为今后撰述校史之所取资。
本刊初创意在沟通当时三院(文理、工、农)间的消息,和表彰本校师生研究的学术成绩。二十年之后的今日,本校的院系增加,师生人数的众多,视谓当日已不啻倍蓰,其间消息需待传导,研究之业需待发布,以相观摩者,视诸当日更形迫切万分,本刊因无顾筹备时间的匆促和好多条件的困难,即日复刊。


在本刊发刊辞中,编者曾重调校刊的本意,为模实地表曝本大学的希望,和其逐渐之已实现的,更凭此一点一滴的进步,使校外人士愈增其同情和赞助,校内的教职员同学,更日求本大学内部的充实和孟晋。于今,校内外的关系视前更为深切和互为影响,可是本校自有学术的使命和立场,不容其荒忽,向应有所卓尔自树。我们置身其中,自应时时以爱护和发扬光大为念。两年前本校在遵义时所举行的改历后之第一届校庆纪念节(原为八月一日自该年起改为四月一日),同人曾热烈地表示要竺校长再领导同人十年,进一步地使浙大在国际内奠定其学术的地位。复员两年以来,另有一番忧患,但身为学人的我辈,不容以环境艰楚而遽损初志,益应以心忧天下为奋志学养。赡言今后,本刊方应执笔以事凡百生活表现研究心得的记录,其间成败利钝,小则个人,大则一校,竭在我同仁同学们好自为之。百年一瞬,身与俱逝,然纪录常新,本校永存,惟相期以“求是”精神,述今后业绩期于不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