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发展蓝皮书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产业篇

2016年宁波工业发展情况分析及2017年展望

罗丽

摘要:2016年以来,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互联网+”和创业创新等战略部署以及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要求,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以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总纲领,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和工业基础实力,重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应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方式,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制造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主动推进制造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奠定良好开局。

关键词:工业经济 发展 展望


2016年以来,全市经信系统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降成本、优服务”等各项重点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工业经济运行在提质增效、动力转换和供给侧改革中,保持了“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运行态势。

一、2016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平稳回升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2016年1—9月,全市规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027.5亿元,同比增长8.5%;累计增速呈逐月回升态势,较2016年1—7月继续提高1.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427.9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销售产值10015.7亿元,同比增长4.0%,较上半年分别提高1.5个、1.8个百分点。2016年1—9月增加值增速情况见图1。

图1 2016年1—9月增加值增速情况

(2)工业用电和工业品价格与生产同步回升。2016年以来,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加之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转,工业品价格逐步回暖。1—9月,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6.3,自年初以来逐月回升。35个行业中,价格上涨的行业18个,比年初增加5个;钢铁、有色、石化等重要工业行业价格上涨明显。工业用电支撑生产回升。1—9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其中制造业用电增长6.4%,增速高于上半年3.1个百分点;20大制造行业中,累计用电正增长的行业17个,其中化学原料制品(14.4%)增长最快;负增长行业3个,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加工(-6.9%),化纤制造(-4.3%),非金属矿物制品(-0.2%)。2016年1—9月制造业用电量情况见图2。

图2 2016年1—9月制造业用电量情况

(3)工业出口低位平稳有升。1—9月,全市规上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083.8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较1—8月收窄0.6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收窄0.9个百分点,整体保持年初以来的逐月小幅收窄态势。全市有出口实绩的29个行业中,1—9月出口交货值实现正增长的行业16个,占比55.2%;出口前十大行业中,橡胶塑料制品(10.0%)、汽车制造(7.3%)、电气机械(6.5%)等行业增长相对较快,纺织服装(4.0%)、文教用品(2.1%)、专用设备(1.7%)等行业增长平稳,通用设备(-2.1%)、纺织(-2.8%)、计算机通信电子(-9.3%)、金属制品(-11.4%)等行业增速不同程度下降。2016年1—9月出口情况见图3。

图3 2016年1—9月出口情况

(二)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1)降成本实质性推进。深入开展降本减负精准服务企业活动,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八个方面,推出35条实质性举措,并狠抓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落实兑现减负资金约198亿元,有力地减轻了企业负担、提振了发展信心。

(2)企业效益保持较快增长。受产品价格回升、降本减负政策效应释放带来单位成本下降等有利因素叠加,全市规上企业效益在2015年同期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呈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1—8月,全市规上企业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089.0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利润总额603.6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较上半年分别提高2.1个、7.5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8月底,全市规上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成本82.0元,低于同期全省2.0元、低于全国4.1元;规上企业亏损面20.8%,保持年初以来的稳步下降趋势。35个大类行业中,利润增长的行业31个,占比88.6%;其中24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个行业减亏。黑色金属(125.0%)、石油加工(51.8%)、汽车制造(52.7%)、计算机电子(42.8%)等行业高速增长。

(3)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深入推进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2016年9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140.5万人,同比下降1.8%,全员劳动生产率18.6万元/(人·年)、同比增长9.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工同比下降8.4%。

(三)新动能发展彰显活力

(1)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6年1—9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47.4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平均1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高端装备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0%、8.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近年来快速增长,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合计实现227.3亿元,同比增长21.1%。

(2)传统特色优势进一步巩固。我市具有基础特色优势的先进制造业支撑发展,2016年1—8月绿色石化产业、时尚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3%、10.3%。规上工业中,时尚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1.8亿元、86.7亿元和17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8.5%和8.2%。

(3)科技创新释放增长潜力。2016年1—9月实现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5.2%,高出同期规上产值增速10.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31.2%,高出2015年同期2.7个百分点。2016年1—8月全市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6.3%,高出主营业务收入13.8个百分点,高出2015年同期11.4个百分点。

(四)供给侧改革取得进展

(1)去产能成效明显。部分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用电、产成品库存等指标增速降幅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去产能成效。2016年1—6月,从用电结构看,全市20个制造行业中,4个行业用电负增长,黑色金属冶炼加工(-11.0%)、化纤制造(-8.4%)、水泥制造(-3.2%)等行业降幅明显。从产成品库存看,造纸(-32.7%)、非金属矿物制品(-8.6%)、化纤(-7.6%)等行业产成品存货降幅居前。

(2)去杠杆力度较大。1—6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同比分别增长6.0%、4.2%;资产负债率为57.7%,较2015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全市规上企业财务费用支出同比下降5.6%,其中利息支出下降15.7%,降幅分别好于同期主营业务成本5.9个、16.0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16年以来全市规上工业生产月均产值绝对额基本平稳,宏观发展环境并未明显改善,而规上工业生产增速之所以实现稳步回升,主要受益于2015年前三季度高开低走的有利基数因素,以及中金石化净增量产能带动(中金石化2015年10月投产)。从四季度现实情况看,随着2015年四季度基数(尤其是2015年11、12月)逐月抬高,以及中金石化增量优势消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出现回落,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需付出更大努力。

二、当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整体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但是也必须清楚看到,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素质性问题和矛盾仍然存在。当前,有五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一)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

①从县(市)区看,与大榭、杭州湾、镇海、江北、江东、余姚等地规上工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相比,鄞州、象山、慈溪等地增长低于全市平均,奉化、高新增长缓慢,保税区负增长。②从重点行业看,石油加工、汽车、烟草、仪器仪表等实现两位数增长,通用设备、化学原料制品、计算机电子等行业仍然负增长。③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小型企业增长较快,中型企业增长平稳,微型企业负增长。④从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两位数增长;私营企业增长良好,港澳台投资和股份制企业增长缓慢,外商投资企业负增长。

(二)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承压

2016年以来,全市工业投资在经历了“十二五”期间的持续快速增长后,呈现持续低迷态势,投资结构差异明显。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生产扩张意愿不强,企业家投资谨慎,求稳心态明显。另一方面是近年来我市工业招商引资的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乏力,工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存在压力。2016年1—9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56.5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完成技改投资817.1亿元,同比下降4.6%。从投资主体看,作为工业投资组成部分的国有投资、外商投资(含港澳台)和民间投资,2016年1—9月分别增长2.4%、-24.1%、10.4%(占工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7.3%、15.3%、67.3%);国有投资增长不快,外商投资拉低全市5.0个百分点。从项目情况看,全市5000万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完成779.4亿元,同比下降8.6%;重大项目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高达73.8%,增速下滑对全市工业投资影响严重。

(三)制造业融资依然困难

近几年,我市企业自筹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一直在8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半年企业自筹资金683.1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工业投资资金来源的87.2%。制造业贷款自2013年起连续下滑,制造业贷款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从2013年的31.9%下滑到2016年9月的6.12%。特别是市场竞争力较弱、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贷款下滑明显,如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在贷款利率方面,虽然制造业贷款利率长期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利率,但中小企业议价能力较弱。中小制造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成本是平均利率的2~3倍,这让以民营中小制造企业为主的我市在企业融资上面临不小压力和挑战。

(四)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够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低端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去产能与稳增长两难,部分传统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转型升级压力很大。虽然我市新兴产业部分领域已呈现加速增长,但在规模上尚难以起到引领工业转型发展的重任,1—9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仅为17.4%。

(五)节能降耗面临较大压力

受中金石化、中海油三期等项目相继投产、能耗逐步释放等因素影响,2016年1—9月,全市规上工业能耗达到1260.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7.8%(其中,中金石化由于是新投产项目,2015年基数尚没有体现,仅此一个项目就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能耗增长7.0个百分点),节能降耗面临较大压力。

三、2017年宁波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宁波正处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方式转变的关键期,新优势、新力量加快形成。

(1)从外部机遇看,国家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大规模应用,制造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发挥决定性作用。

(2)从外部挑战看,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国际贸易和投资低位企稳,贸易规则环境发生新变化,国内经济结构处于深度调整中,经济增长动力深刻转换,体制机制深刻变革,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经济增速放缓。

(3)从内生动力看,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国首家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 ⋯这些都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支撑、提供新的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势,着力破解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按市场规律,谋实招、下苦功,因势而为、顺势而动,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加快推动我市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①必须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通过创新来寻找增长点。②必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打造制造业的竞争力。突出产品供给、存量供给、要素供给和制度供给,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而进行深化改革。③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后置发展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当前,发展新内涵就是补短板,要保持优势,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补齐制造业人才缺乏、创新乏力、大项目不足等制造业领域短板,打通产业创新发展的通道。

(二)2017年宁波工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2017年,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叠加,对我市工业经济将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战略稳步推进,智能经济、装备制造、工业创新驱动等深入发展,预计2017年我市工业经济总体将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工业投资、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的增速将处于中速到中高速之间,工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节能降耗不断深化,但企业经营状况分化的压力仍然较大。

四、2017年推进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举措

由于依然面临国际复杂多变的形势,以及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动能不足等因素,2017年需要围绕既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突出培育新动能和补短板两个关键,全面推进重大战略落地,在确保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全力推动改革和创新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1)积极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加快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围绕重点细分产业,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造一批快速成长的“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强化上下游产业协调和产业链打造,加快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

(2)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系列工程。组织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标准、工业基础、绿色制造、制造业+互联网、单项冠军培育、制造业人才提升等八大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实力,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加快推进宁波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

(3)积极推进重点领域试点示范。支持各县(市)区、各部门申报国家级、省级“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区域的试点示范项目。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产业培育升级、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市级部门要制定试点示范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支持和指导各县(市)区开展专项试点工作;各县(市)区要制定专项试点示范任务工作方案,聚焦各类资源推动试点示范取得成效。各级财政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试点示范的地区和机构给予倾斜性资金支持。

(二)全力以赴抓好工业投资复苏增长

2016年以来,工业投资持续低位增长,投资形势不容乐观。工业投资作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稳投资就是稳增长,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也是提振工业发展活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需要深刻认识工业投资在新常态下对工业经济的关键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精神状态,加快推进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

(1)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布局。以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借力借势,主动谋划生成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宁波产业区位优势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项目择优招商、定向招商和科技与产业对接力度,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绿色石化等重点领域谋划生成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宁波产业区位优势的先进项目。

(2)加强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在市级层面建立针对重大项目引进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统一协调引进项目的空间布局和落地。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特别是招商、发改、经信要重点做好工业投资项目的引进、审批和服务工作,国土、金融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的要素支持力度。在重大项目上,要继续深入协调推进东软云医院和可穿戴设备、杭钢集团、中兴通信、腾讯和创客空间五大项目,积极争取杭钢集团与东软合作的可穿戴设备项目签约。

(3)推进重大投资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对促进区域工业投资的引领作用,进一步集聚要素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推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创新集成、投资集约的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城镇化推进有利契机,优化全市中心镇及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大镇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培育一批总量规模较大、特色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大力推进工业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用实、用足、用充分。

(三)着力补齐制造业发展短板

(1)强化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做好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组建方案申报国家级试点工作的跟踪完善,加快编制完成磁性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组建方案;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工作,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并开展市级层面组织申报。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2)推进工业集聚发展。按照《宁波市重点工业聚集区规划》,做好任务分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市工业项目用地和政策制定等。以工业聚集区为依托,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继续对列入经信领域特色小镇培育库的小镇进行服务指导,做好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和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的申报创建。

(3)加大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实施细则,建成企业兼并重组公共信息与金融服务平台。将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与僵尸企业、“两链”特困企业处置相结合,开展调查摸底和风险评估,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完成2017年省下达的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目标任务。

(4)推进大数据在工业企业的发展应用。研究制定大数据企业发展培育政策措施,扶持一批大数据企业和工业云平台,支持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应用大数据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推进智能化发展。

(四)深入推动节能降耗行动

(1)深化“去产能”行动。完善有序用电,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加快推进实施绿色制造和能效提升工程,继续推进“万台注塑机电机改造”专项行动,完成年度目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不锈钢和铸造行业差别电价政策,推进“低效企业”提质增效、加快落后设备淘汰改造。

(2)加大节能改造投入。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500项以上、节能量50万吨标准煤以上。继续推进“万台注塑机电机改造”专项行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企业节能改造的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加大节能新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制造业清洁生产,组织15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3)完善节能工作机制。落实和优化能评审查制度,强化单位资源产出绩效理念,严格控制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项目的准入。组织开展节能竣工验收和能效后评估工作,对企业开展能源监察(审计、对标、能效)工作。

(4)合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交通领域重点推进低碳运输体系建设,实施新能源汽车、黄标车淘汰、公共自行车等项目。建筑领域重点推进绿色建筑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公共机构领域重点推进L ED照明改造,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商贸、旅游等领域重点推进中央空调等节能改造,促进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加强用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五)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围绕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目标,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深入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1)深入推进35条降本减负政策落实。针对落实过程中稳增促调资金发放存在的“三难”(通知难、申领难、发放难)问题,加强部门、县(市)区之间的沟通协调,尽快推动各地落实;加大对规模较小的“非网报”、农业、服务业企业政策宣传和指导。强化制度建设,通过建立成效通报制度,完善工作例会制度、政府和企业双向督查制度,切实将政策落到实处。

(2)加大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力度。按照《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实施意见》,从总量保障、信贷投放、供给质量、金融创新等方面,构建完善产金融合生态。推进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政策落实,会同市财政局、金融办等相关部门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组建宁波市再担保公司,推动建立可持续银担商业合作模式及常态化工作机制。

(3)全面推进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开展企业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完善企业综合评价办法,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以规上工业企业为重点,有序推进企业分类评价工作。根据年度企业综合评价结果,统筹产业、科技、金融、财税、土地、能源、环保等政策,形成精准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对综合评价结果好的企业和行业,优先予以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六)加快重大战略谋划落实

(1)谋划发展智能经济。研究制定加快智能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决定和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聚焦智能装备、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智能关键技术等产业,尽快制定落实相关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梳理谋划一批智能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应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智能应用系统和专业云平台,联动推进传统产业“互联网+”和“标准化+”改造。

(2)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落地。按照《宁波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年度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抓好组织协调,制定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相关政策及工作机制,推进实施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税费普惠金融助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市场创业活力倍增、小微企业升级加速等六大工程。

(3)推进“十三五”规划落地。推进落实宁波工业强市建设“十三五”发展系列规划,做好任务分解,将推进举措纳入到各个领域的工作任务;做好与国家各专项规划的衔接,以及市、县两级产业规划的对接。继续做好先进制造业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宁波市先进制造业促进办法》。

参考文献

[1]何伟.宁波发展蓝皮书2016[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宁波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