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经济学思想研究、政治思想研究、军事思想研究、教育思想研究、人类学思想研究等,并形成了许多学术研究成果。但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活动方面的研究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巨大进展,学者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无论是涉及的广度还是探讨的深度,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许多从事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专家和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地位和作用、内容、对象、原则和方法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证和研究,也形成了丰硕的成果,这对于我们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学术界尚未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即使在上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中,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贡献方面的内容也比较缺乏,多是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时才有所涉及,没有能够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思路和综合性成果方面进行完整地归纳、总结和提炼。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围绕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贡献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人物研究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
主要代表作品包括弗·梅林撰写的《马克思传》、彼·费多谢耶夫等撰写的《卡尔·马克思》、海·格姆科夫等撰写的《马克思传》、戴维·麦克莱伦撰写的《卡尔·马克思传》、苏联E.A.斯捷潘诺娃撰写的《马克思传略》、顾锦屏等撰写的《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刘建军撰写的《马克思传》、海·格姆科夫等撰写的《恩格斯传》、列·伊利切夫等撰写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萧灼基撰写的《恩格斯传》、马临堂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品格》、栾扶桂等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之路》等。
这些著作运用丰富的资料,紧密结合当时欧美各国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全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光辉的革命历程。通过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参加1848—1849年革命运动、领导国际工人协会、支援巴黎公社革命事业、批判工人运动中各种假社会主义、指导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等重大政治事件和活动,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活动中的原则立场和斗争策略,在具体事件和实践中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实践活动。
这些著作在比较详尽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重要著作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重大意义的同时,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他们始终高度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注重及时批判错误观点、澄清错误认识,努力提高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这些内容都属于马克思恩格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活动。费多谢耶夫曾说:“在欧洲工人面前,马克思不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预言的先知,而是使科学为被压迫者服务并把科学变为群众自己手中的武器的学者。”但马克思又绝不仅仅是学者,他“同时而且首先是热情的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活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理论宣传和政治教育活动,“群众运动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科学的思想体系以代替宗教幻想和乌托邦空想”,使革命运动从此得到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这些著作展示了马克思恩格斯追求真理、永不停息的精神,展示了他们无比勤奋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极其渊博的知识结构,展示了他们在逆境中奋勇前进的无畏勇气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些内容从人格魅力方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育对象提出了基本的素质要求和努力方向。
此外,前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写的《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系列丛书等,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人撰写的关于两位革命导师的回忆文章。通过描写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条件和斗争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活动和私人生活中的个别情节以及性格中的特写等,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终生发展着他们所创立的革命学说并使之臻于完善,不断用革命斗争中的新经验和科学的一切领域中的新成就来丰富它。从这些著作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科学理论是人民群众革命斗争中的指路明灯和无产阶级为争取共产主义而进行斗争的精神武器。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理论教育、耐心教导各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者、积极培养无产阶级革命干部和帮助各个国家组建工人政党等实际活动。
第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行研究时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写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一书,详细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过程,表明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需要、为解决无产阶级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而产生的。该书在论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和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思想”、“巴黎公社和欧美群众性工人政党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批判杜林主义,进一步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新贡献”时,都从不同方面谈到了马克思恩格斯极其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实践活动,如在欧洲政治反动年代,通过对革命前景的考察,鼓励人民不要放弃希望,指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 “‘危机消失’论和‘人为革命’论都是错误的”;在实现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斗争中,进一步制定了工人阶级的理论和策略,对改良主义、政治冷淡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捍卫和传播了正确的思想;在批判杜林主义的过程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党的理论基础的大论战,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等等。洪韵珊撰写的《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一书,对晚年恩格斯指导无产阶级应该如何吸引和争取农民阶级作了非常有益的总结;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一书,对恩格斯提出“掌握革命理论是工人运动强大有力的重要条件”、恩格斯如何“指导和帮助各国建设群众性工人阶级政党”以及对于新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的探讨等问题都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说明了革命理论与群众运动的关系,表明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方法等相联系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王焕勋主编的《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一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理论上解决教育思想中存在的一系列混乱不清的问题,从而使教育成为真正的科学。在论述关于教育的本质和职能问题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问题时,对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教育的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庄福龄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史》一书,为了反映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内容和马克思主义史的本来面貌,用丰富的材料和严谨的事实描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为阐明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而创办了各种报刊,为实现世界各国工人的联合而创建了国际组织,为召开各种会议而起草了各项决议和文件等等,并且还描写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和学生,如狄慈根、梅林、考茨基、拉法格等工人运动理论家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做出的贡献,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的具体反映。
第三,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
罗国杰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一书以两章的篇幅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理论作了详细论述,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丰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宝库”,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指导”,比较集中地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展开了研究。苏振芳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指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因为它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原则和基本方向。刘德华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六篇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观点的经典文献的详细解读,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杜润翰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一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认为“物质和精神、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到工人阶级中去”等六个方面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其中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作了非常有益的摘编。此外,何锋、马彬在《试论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学术交流》2005年第11期)、郑洁、胡卫喜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等文章中也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探索。
第四,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初步研究。
郑保卫编著的《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对马克思恩格斯以报刊为载体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宣传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洪韵珊写作的《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一书,对晚年恩格斯在工人运动中的宣传教育工作给予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刘风华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一文中,对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时期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分类。汪早容《思想政治教育的丰碑》(《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一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概括。
第五,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研究。
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一书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正确的方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目的性原则便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代表性原则之一。恩格斯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还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如“事理说服”,即只要抓住事物的根本,那么彻底的理论就一定能够说服人并掌握群众;如“形成教育合力”,即通过“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再如“总结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育,“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沈壮海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一书,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科学贡献时,对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从一般意义上揭示了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宣传教育的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了阐述。胡子克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一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为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服务的,是为了使科学理论更多更快更好地进入人的思想,转化为人的思维方式、认识工具和行为规范,转变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这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一致的,因此,理论教育本身就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
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可见,一方面,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贡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主要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其他问题进行研究时,出于历史追溯的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在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贡献的研究中,虽然对他们的一些基本思想理论和主要实践活动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但都只是针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某些方面,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开展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贡献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不相称的。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他们不仅阐发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初步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而且在一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宝贵的内容有待于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文献以及其他学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成果中仔细挖掘。在新问题和新情况层出不穷的新时代,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认真梳理和充分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显得尤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