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层次与体系理论
国际政治的体系理论与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层次密不可分。50年代沃尔兹就分别在国际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上分析了国际战争发生的原因。后来,辛格专门撰文讨论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分析层次问题,概括地提出了国际体系和国家这两个层次。就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主流而言,最常用的仍然是国际体系、国家和次国家三个层次。其中,国际体系层次的理论研究属于体系理论范畴,国家层次和次国家层次的研究则属于次体系的研究范畴,或称为单位和次单位层次的研究。
国际政治学的体系理论是体系层次的研究。沃尔兹认为,国际政治的理论可以分为体系理论和还原理论(reductionist theory),前者指体系层次的理论研究,是以体系特性作为解释依据的;后者指单位层次的理论研究,是以单位特性作为解释依据的。要建立国际政治理论体系,只有体系层次研究才可以完成。由于沃尔兹强调体系层次的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他借鉴体系理论和控制论的原理,构想了国际政治的体系,并把这一体系界定为“一组互动的单位”。这样,在他的国际体系中,就包含了体系和体系单位两个基本因素,国际体系层次的研究也包含了三个主要内容:(1)设定一个体系;(2)设定这个体系所包含两种主要因素:体系因素和单位因素;(3)设定所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
简言之,体系理论需要确定体系中最具实质意义的特性;需要确定体系单位最具实质意义的特征;并提出一个体系理论的基本陈述,即体系特征与单位特征之间的关系陈述。对于体系理论来说,体系特征是发生作用的因素,单位特征是受到这种作用影响的因素,体系特征的变化导致了单位特征的变化。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温和建构主义理论都遵循了这些体系理论原则,所以都是体系理论。但是,由于它们对国际体系和体系单位有着不同的认识,所以,对体系特征和单位特征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有了不同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