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内容、结构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和结构
本书共包括八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及方法的介绍。
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分别从西方经济学框架下和马克思主义框架下对前人关于工业化的研究成果做了较系统的梳理,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点。
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酝酿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能源资源日趋短缺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日益加剧的竞争等。
第四部分研究并描述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现状。我国工业化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巩固工业的主导地位、显著的综合竞争优势、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总体处于中期后半阶段等特点。同时,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质量效益不高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从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工业发展的保障要素等方面研究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五部分对衡量工业化进展的指标进行了量化研究,构建了衡量工业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估方法,对全国工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了测算结果。
第六部分对未来工业化的发展走势进行预判。从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市场供需方式、能源生产与使用方式等角度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从工业经济增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动、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趋势、工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工业能耗走势、创新水平、“两化”融合、民生和就业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对工业发展走势进行预判。
第七部分梳理并比较分析了英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工业化历程,得出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科技和产业革命是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力,工业化需要体制机制变革以激发内在活力,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是大国工业化的客观条件及保持制造业强大创新能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路径等一系列结论。这一部分还研究了各国当前实施工业化战略及世界工业发展的演进趋势和新动向。
第八部分针对性地对推进中国工业化发展提出了措施。
1.3.2 研究方法
本书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经过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相关问题的长期研究,并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调研法
选取典型企业进行实地访谈,获取第一手信息,了解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基础。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选取不同的典型案例。
(2)专家访谈法
邀请新型工业化、工业发展、工业经济等领域的行业专家进行座谈,了解各专家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及规范性建议。
(3)文献查阅法
搜集和分析研究相关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恰当的分析和使用,以达到实践和科学理论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