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首先讲一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第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政治理念。
“治理”这个词在我们汉语中很早就有了,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我们有一个机构就叫综合治理委员会,简称“综治委”。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荀子就使用了“治理”这个词。但是日常生活当中讲的“治理”和古人讲的“治理”,跟这次三中全会讲的国家“治理”,虽然是同一个词,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学习三中全会决定时,我看到一些学者写的文章,我认为有一些是误解。例如,有一些学者说,“国家治理”这个概念自古有之,这是不对的。自古有的是术语、词汇,不是概念,更不是理念。概念、理念和术语、词汇是不同的。比方说“共和”,我们现在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共和”这个词在西周就有了,有“共和元年”。这两个“共和”虽是同一个词,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讲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政治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也有民主,“民主”这个词古代也有,但恰恰意义是截然相反的。古汉语里面讲的“民主”是民的主人,是君主;现在我们讲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我觉得,三中全会提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首先是一个重大的理念创新。
第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很丰富,国家理论是它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当中,我们看不到有哪一位经典作家、哪一位重要的理论家谈论过“国家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
“国家统治”和“国家治理”也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国家统治的实质是维护阶级利益,国家治理则强调要维护公共利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大量讲“国家统治”,但没有讲“国家治理”。尽管这样,我认为“国家治理”这个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创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符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这样一个品质,而且同马克思主义未来的政治思想完全吻合。
我们正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这个活动里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呢?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马克思有一个界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马克思认为到共产主义以后国家消亡了。国家消亡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观点。有的时候我们会很不理解国家怎么会消亡,国家消亡之后,这个社会怎么管理、社会公共秩序怎么维持?其实马克思讲的国家消亡,只是指国家作为统治的角色随着阶级的消失而消亡。这和翻译有关系。马克思讲国家有三个概念,用英语说即是nation、country、state,这三个不同的概念翻译成汉语都变成了“国家”。其实马克思讲的国家消亡是讲state的消亡,即国家作为一种政治统治工具的机器是要消亡的,并不是说共产主义就不要社会秩序。治理就是在国家消亡以后也是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提出国家治理的概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创新。
第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经济迅速发展,年均GDP增长率超过9%,世界舆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我们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人都有体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变化呢?最主要的原因,毫无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本身的变化极其重要。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党正在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革命党和执政党的概念是政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不是说我们一执政就变成了执政党。革命党的逻辑主要是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执政党的逻辑主要是发展经济,推进民主,不断为自己的长期执政奠定基础。革命党和执政党在指导思想、执政方式、执政基础等各个方面都是非常不一样的。“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最早是在江泽民时期提出的,但当时并没有形成广大的共识,甚至有很多的争议。我在一些内部研讨会上,听到过一些很高级别的领导就怀疑这个观点。有些老领导说,我们党执政这么多年,难道现在才算是执政党吗?这又是把术语和概念混淆了。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方式,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依然是领导力量,我们也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个没有变。但大家想过没有,同样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过去和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过去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毛主席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毛主席有一句语录讲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造反有理”。如果我们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是整天去鼓励老百姓造反,社会就乱套了。相反,现在维稳的压力非常大,不时会在网上看到哪个地方的居民因为某个原因,如PX项目或者其他的原因上街。
现在我们讲和谐社会。过去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讲阶级斗争,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有很多论述,说“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这都被认为是检验一个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列宁说,看一个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看两点,一个是你承认不承认阶级斗争,第二个是你承认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现在我们党的报告里阶级斗争不提了,不提不等于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但至少不是作为重点来提了。党的报告里也不再出现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人民民主,这个变化非常大。
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执政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强调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过去每次搞政治运动,几乎就是无法无天。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好几年不开会,法律根本没有作用。我看好多以前对“文化大革命”的回忆是触目惊心的,我当时还小,但已经参与了一些运动,现在想起来,当时是全民疯狂,就是因为根本不讲法律。现在我们一定要讲法律,要吸取教训。
还有,我们过去庆祝党的生日时都会喊一句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觉得共产党执政是天经地义的,没有挑战和疑问。现在领导人却开始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要把我们的工作做到让群众满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样才能长期执政,否则执政地位也不见得一定是永久的。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实际上是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从国家统治转向国家治理,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第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际就是政治现代化。
现在有人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视同“第五个现代化”,这是对的。以前讲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但这“四个现代化”其实都是器物层面的现代化,而不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事实上,如果没有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现代化也很难向前推进。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这个时候,需要推进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是制度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政治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呢?它就是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首先就是国家制度体系,制度就是政治上层建筑。所以,中央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很明智的,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争议。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形式,提出第五个现代化,把意识形态上的反对借口给堵住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是政治现代化,而且这个现代化才是最重要的。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社会进步中最深刻的进步是政治的进步。因为政治涉及利益的分配,尤其是重大利益的分配,而且政治的进步通过制度的形式,把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固定下来,不会因为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政治的现代化,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至关重要。
第五,从统治走向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再有特色,都得遵循这些规律。你可以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国家统治的政府行为总的来讲越来越少,而治理的行为则越来越多。国家统治带有强制性,基于合法的暴力之上。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国家将会逐渐消亡,按照当代政治学理论来讲,就是统治越来越少,治理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西方一些政治家竞选总统或者首相的时候,有一句流行的口号是“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克林顿和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都提过这句话。英文叫“Less government, more governance”。事实上,我认为不仅是西方国家,整个人类都应该是这样,这就是规律。
大家在网上可能看到过一个消息,你们看到的这个消息和我的解读可能不一样。2013年底和2014年初有一个报道,说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奥巴马总统的预算,所以许多联邦政府部门关门了。我们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说美国要完了,资本主义差不多走到尽头了,我们风景这边独好,它却连中央政府都要关门了。
但是,我们想到另外一种解读就会发人深省:美国许多联邦政府机构关门了,这当然不好,但关了几个月以后,整个社会居然还是正常运转。试想一下,如果我国的中央政府关门了,我们会怎么样?这样一想甚至会害怕。再一个像日本,在过去有一段时间里,日本的首相差不多一年换一个。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领导人,天皇只是一个象征。一年换一个最高领导人,日本的社会照样可以正常运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领导人一年换一个会怎么样?这样一想,就要考虑这些现象背后存在哪些原因。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程度不同。
日本和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它的国家治理比较现代化、比较成熟,不会因为某个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大的变化。领导人的变化对政治生活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所以美国竞选总统,美国国民去投票,也动员他们去投票,他们很热闹,美国很多老百姓其实并不关心谁当总统。我们很多中国人反而关心美国谁当总统,很多网民网上发起投票预测谁能当总统,因为按照我们的理解,我们觉得这个总统太重要了。
一个国家如果要长治久安,必须建立一套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三中全会提出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要素。没有这条,长治久安是做不到的,等下会讲我们国家治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