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系统风险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风险的特性与分类

1.2.1 风险的特性

风险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它对人类的影响与其独特的性质有关,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分析其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风险的主要特性有以下7个方面。

1.风险的客观性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类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和冲突,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风险存在其中,人们无法回避,也不能完全消除,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尽可能减少它的危害性。

2.风险的隶属性

所谓隶属性,是指凡风险都有其明确的行为主体(即承受者),且存在于某一目标明确的行动中。例如,股市风险存在股票交易中,股民买卖股票时,就要承担赔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各种商业活动中,商人要承担亏本的风险。我们说风险的客观性是说风险是独立于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现象,而不是说它可以脱离任何行为主体而独立存在。即使来自纯自然灾害的风险,虽然不是人类有目的的行动造成的,但也有明确的承受者。例如,地震风险的承受者是生活在其波及范围内的人群;海啸只威胁到活动于沿海地区的人群;洪水使淹没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等等。如果像地震、泥石流等发生在对人类生活没有丝毫影响的无人区,那就构不成灾害,只能看作为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没有风险可言了。

3.风险的潜在性

所谓潜在性是说:风险是存在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将要进行的活动中的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对于已结束了的活动,后果已成定局,不可改变,因此也就没有风险了。这里所说的潜在性包括风险事件的潜在性和风险损失的潜在性。风险因素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有风险,风险事件的潜在性指的是风险事件存在随时爆发的可能性。而风险损失的潜在性是说在风险事件未爆发时,它只是人们预估的,可能产生的损失,而不是实际损失。如果风险事件真的发生了,则预估的损失就成了现实,从而风险已被释放,结果就不再构成风险了。

4.风险的危害性

风险的危害性是指风险可给人类带来伤害和损失。风险危害性的表现,在风险事件爆发前和风险事件爆发后不完全相同。在风险的潜在期间,一方面,人们会为风险是否爆发,何时爆发而担忧,造成人们心理恐慌和精神不安,甚至由此可能导致选择非理性的行为;另一方面,人们为了降低风险,就要增加投入,从而会增加人力和财力的负担。风险事件爆发后,风险的潜在危害性变成实际伤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受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5.风险的不确定性

风险事件是否爆发?何时爆发?强度多大?后果如何?都是不能事先确定的。正是由于存在不确定性,风险才有危害性,如果不存在这类不确定性,人们就可以对各种隐患作出准确预测,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予以消除,也就不存在风险了。

6.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总是隶属于一定活动主体的。同样的风险,对不同的活动主体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对风险的感受也不同。人们对风险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而承受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各人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所拥有资源的多少。例如,买卖某只股票存在亏损5万元的风险,对资金雄厚的大户而言,可能算不了什么,可是对资金有限的散户来说,可能是很严重的问题了。

7.风险的可变性

风险因素的存在是风险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产生风险的内因,但风险因素是否爆发成风险事件,则与影响风险事件爆发的外部条件密切相关。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任何事件和矛盾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影响风险事件转化的各种条件发生变化时,风险亦必然发生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和改变风险事件爆发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采用减灾措施减少风险的损失和损害。也可以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强化安全制度,降低风险事件爆发的可能性。例如,我国淮河流域是历史上严重水旱灾害多发地区,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修建了许多大中型水库,加高加固了堤防,开挖了排水入海渠道,大大降低了水旱灾害的风险。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旧的风险消失或降低了,又会出现新的风险,还是以淮河整治为例,经过整治,降低了淮河河水泛滥和因排水不畅而产生内涝的风险,但加高堤防和修建水库,提高了水位,增加了水的势能,从而又产生了堤坝溃决的风险。

1.2.2 风险的分类

风险的性质、形态、成因及损失的状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不同特点,对风险进行分类,有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风险,并制订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不同领域对风险有不同的理解,研究风险的目的也不完全一样,分类的标准和着眼点也就不同了。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风险分类方案。

1.按风险来源分类

按风险的来源,可将风险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

(1)自然风险是指由自然界存在的,可能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如干旱、洪水、风暴、地震、泥石流、海啸、雪崩、病毒、病菌等自然灾害风险。

(2)人为风险是由人的活动导致的风险。人为风险又可分为行为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和组织风险等。

1)行为风险是指由个人或组织的错误、过失或品质等不良行为造成人们生命财产损失的风险。

2)经济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不利因素,如经营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社会政治动荡等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3)技术风险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由新技术出现而产生的新风险,例如,核燃料的出现,产生了核辐射的风险;计算机的出现,产生了计算机病毒风险和遭受黑客攻击的风险;新化工产品大量涌现,产生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等。二是由于技术不成熟,不完整,或使用不当而导致各种故障或事故的风险。

4)政治风险是指由国内外政治行为所导致的风险。如政局变化、战争、社会动乱、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等造成财产损毁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5)组织风险是指由各组织之间工作不协调,意见不统一而产生的风险。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形成非常复杂,常常涉及到多个部门或团体。由于各参与者的动机和目标不一致,利益相矛盾,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明确甚至意见分歧,以致对有关事业长期不能作出决策,严重地影响事业的进展。

2.按风险后果分类

按风险的不同后果,可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两类。

(1)纯粹风险也称为静态风险或普通风险。它是一种只会造成损失,而不存在获利机会的风险。如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导致重大社会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如果不发生,只是不造成损失而已,没有人从中得到额外好处。

(2)投机风险是指既可造成损失,也可能带来机会、获得额外收益的风险。例如,企业开发新产品,如果成功,企业可获得巨额利润,使企业发展壮大;如果失败,开发成本就无法收回,造成人力财力的损失。

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纯粹风险重复出现的可能性较大,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而有可能较成功地预测,从而相对容易采取防范措施。而投机风险的出现没有规律,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很小,真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而很难预测。

3.按损害对象分类

按损害对象,风险可分为人身风险、财产风险和环境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造成人员死亡,残疾,疾病及精神损害的风险。由于所有风险的损失最终都要由人来承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风险的损害对象都是人。

财产风险是指造成财产损失的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使环境破坏的风险。如空气、水、土地受到污染,危及动植物生存等的风险。

4.按风险主体的承受能力分类

所谓承受能力是指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按风险主体承受能力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可接受风险与不可接受风险。

一般说,无论个人,团体或是社会,对风险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由于个体素质,经济水平等的差异,不同群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每个群体对最大损失的承受能力都有一定限度,损失低于这个限度的风险称为可接受风险,超过这一限度的风险称为不可接受风险。

5.按风险的可控程度分类

按风险是否可控制,可将风险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

可控风险是指可以预测,并可采取相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部分控制的风险。

不可控风险是指靠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人们还无力对之进行预测,预防和控制的风险。

风险是否可控,主要取决于人们对风险不确定性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人们对风险的变化规律了解愈多,风险的不确定性就愈少,可控性就愈强。

除上述分类外,不同专业领域还有各自的分类。例如,商业部门有市场风险,供货风险、销售风险等;工程领域有决策风险,原材料风险,合同风险,进度风险等;金融部门有信贷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