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由于角色蕴含着既定的资源与权力,又负载着既定的责任和义务,因而角色扮演差异被广泛运用于解释心理福利和心理失范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已有研究通常认为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不利于女性的心理福利,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相对稳定的西方工业化社会,结论也主要针对大众人群,较少有研究关注中国社会转型下农民工心理失范的现状及性别差异问题。
虽然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形成了有利于男性的社会结构,但中国社会转型下的人口流动逐渐瓦解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女性流动到城市,通过务工获得了更多的职业角色,逐渐缩小了与男性社会角色的差距。另外,性别失衡导致的男性过剩和女性短缺问题使未婚男性与女性面临不同的婚姻市场结构。本书以压力过程分析框架为基础,建立以压力源、应对资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失范为核心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婚姻角色和性别角色理论,结合中国农民工的迁移和性别失衡的情境改进并建立两个具体的分析框架。一是已婚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突出人口流动对已婚农民工社会角色和家庭性别角色的影响,根据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之间的冲突等压力源构建分析框架;二是未婚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突出性别失衡的影响,根据与成婚相关的压力源,以及未婚农民工的相关应对资源建立分析框架。
在分析框架的指导下,本书对不同婚姻状态下农民工心理失范的现状、性别效应的决定因素和心理失范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2009年在福建省X市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对理论框架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发现。研究发现,农民工心理失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婚姻状态和婚姻挤压是农民工心理失范性别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农民工的心理失范水平要显著高于女性农民工,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农民工的婚姻状态差异和婚姻挤压程度的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性别失衡导致的婚姻挤压问题可能是农民工心理失范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识别婚姻状态和婚姻挤压对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净影响,本书分别分析已婚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因素及其性别差异和未婚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因素及其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已婚农民工的心理失范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未婚农民工的心理失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未婚男性农民工的心理失范水平要比未婚女性农民工高。从影响因素来看,已婚农民工心理失范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其中与“养家糊口”相关的社会角色对已婚男性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已婚女性农民工心理失范更容易受到情感角色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也表明,已婚男性更容易受到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未婚农民工心理失范更容易受到婚姻挤压类因素的影响,而婚姻挤压对未婚农民工心理失范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而言,未婚男性农民工的心理失范主要源于婚姻市场供求失衡导致的结构性婚姻挤压,而未婚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失范也可能源于婚姻市场中潜在配偶质量供求失衡导致的婚姻挤压。
总之,人口流动与性别失衡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两个重要表现已经对农民工的心理失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从影响的机理来看,社会转型导致的角色扮演与角色期待之间的不协调是农民工心理失范发生的重要机制。本书根据生命阶段的角色规范性分别探讨已婚农民工和未婚农民工的心理失范机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人口流动与性别失衡对农民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