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不确定性”对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影响
在“超级不确定性”时代,人类的经济和商业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本书描述了三种挑战。
第一,失去稳定的“参照系”。直到20世纪最后的四分之一世纪,人类的经济和商业活动,从产品、服务、财富标准,交易模式到经济组织,都有着稳定,甚至经久不变的“参照系”。这样的“参照系”类同于物理学中基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惯性参照系”,其中的时间均匀流逝,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空间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如今,经济和商业活动中的“惯性参照系”正在迅速结束,走向物理学的“非惯性参照系”,即相对于地面做变速运动的参照系,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不再成立。例如,一个加速转动的参照系,一个加速振动的参照系,一个随机任意加速运动的参照系,等等。以公司成长速度为例,“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从创业到其垄断的顶峰花了接近40年时间,‘老式’的科技公司,比尔·盖茨1972年创立微软,1986年上市,再到互联网泡沫的顶峰,花了27年。而Facebook从扎克伯格2003年在学校里建立的一个交友论坛开始,只用了9年就完成上市,到2016年底已经达到了3800亿美元市值。通用搜索引擎‘Google’从斯坦福的车库里到上市只用了6年,1年后(2005年)就达到了第一个1000亿美元市值,十年后市值已经接近6000亿美元”(P003)。到了颠覆出租车行业的“10后”Uber,“第一个10亿美元里程碑用了3年就走完了,5年后估值已经达到了400亿美元,而且也一样仍然是私有企业”(P004)。至少,野蛮生长的创业公司证明了传统的公司“参照系倾覆”,进而推论出“世界失去了稳定的参照系”。其后果是,“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创业维艰、九死一生,是必然现象,也是这个时代如此丰富多彩的原因”(P42)。
第二,捕获“拐点”日益困难。“拐点”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其英文却有Inflection Point和Turning Point两种表达方式,其差别是Turning Point是可微曲线的凹的最低点或者凸的最高点,Inflection Point是使切线穿越曲线的点,自此曲线拐弯。经济和商业活动引入“拐点”概念,用于描述经济增长、价格波动、行业发育、研发(R&D)、技术扩散的曲线波动。“理论上说,拐点和质变必然表现为行业现象,如果拐点真的到来,必然会被某个创新者捕获,整个行业迅速确立、繁荣。相反,如果拐点不存在,那么整个行业都会消失”(P41)。“拐点的出现,固然与技术、运营、模式等内生性因素密切相关,它还易受外部影响,其中的一个典型是政策环境。在受到严格管制的金融领域,这一现象尤其突出”(P45)。如今,因为“参照系的崩塌、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创业者的路线选择、资本的推波助澜、外部环境的影响,均会施加于拐点,使得拐点的分析最为困难,需要拥有行业洞察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46)。
第三,传统“商业逻辑”陷入混乱。自古以来,“商业逻辑”从来是实现资本、劳动力和市场等要素最优组合,有效控制成本,通过超过成本的价格卖出商品或服务,在自愿交易过程中,实现利润最大化。所谓商人,就是实现“商业逻辑”的群体。问题是,因为技术、观念、商业模式的剧烈变化,“打乱了长久以来的商业逻辑。”(P42)。首先,商业活动的要素发生变化,例如,知识、信息和数据成为了新要素;其次,商业活动的成本结构发生变化,例如,IT行业“几乎没有边际成本”,“微软公司已经充分利用了软件产品几乎没有边际成本的巨大优势,建立起一座软件帝国”(P008~009);再次,商业活动的交易秩序发生变化,例如,互联网的性质决定了是“用户”来主动找“公司”,而不是“公司”去找“用户”(P009);最后,商业活动的用户功能发生变化,例如,互联网行业可以“对同一个用户不仅可以提高客单价和复购率,竟然还可以做其他方向的开发。”(P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