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拔罐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拔罐常用穴位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能沟通人体表里、脏腑,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有十二经脉,全身的穴位也在经脉上走行。拔罐时,常按经络的偱行路线进行,因此,掌握好人体经脉和穴位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发挥拔罐的效果。

一、手太阴肺经

1.中府

肺之募穴。交会穴之一,手、足太阴经之会。

【定位】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2-12)。

图2-12 中府、尺泽、曲泽、内关、神门穴位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2.尺泽

五输穴之一,肺经合穴。

【定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处(图2-12)。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

二、手厥阴心包经

1.曲泽

五输穴之一,心包经合穴。

【定位】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图2-12)。

【主治】心悸、心烦、口干、呕吐、吐血、肘臂挛痛、热病、风疹、伤寒。

2.内关

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阴维。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2-12)。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

三、手少阴心经

神门:五输穴之一,心经输穴;心经之原穴。

【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图2-12)。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健忘、失眠、怔忡、呆痴、癫狂、痫症、头痛、胸胁痛。

四、手阳明大肠经

1.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图2-13)。

图2-13 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外关、支沟、天宗穴位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2.手三里

【定位】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图2-13)。

【主治】牙痛颊肿、感冒、手臂肿痛、上肢不遂、中风偏瘫、腹痛、腹泻。

3.曲池

五输穴之一,大肠经合穴。

【定位】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图2-13)。

【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

4.肩髃

【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处(图2-13)。

【主治】肩臂痛、手臂挛急、半身不遂、上肢瘫痪。

五、手少阳三焦经

1.外关

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凹陷处(图2-13)。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2.支沟

五输穴之一,三焦经经穴。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横平会宗(图2-13)。

【主治】咳嗽、逆气、目赤肿痛、颈项强痛、耳聋、耳鸣、心痛、热病、肩背酸痛、肋间神经痛、便秘、产后血晕。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天宗

【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处(图2-13)。

【主治】肩胛疼痛、肘臂疼痛、风湿痛、上肢瘫痪、气喘、乳痈。

2.颧髎

交会穴之一,手少阳、太阳之会。

【定位】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处(图2-14)。

图2-14 颧髎、地仓、颊车、下关、梁门、天枢、足三里穴位

【主治】颊肿、面赤、口眼歪斜、牙痛、三叉神经痛。

七、足阳明胃经

1.地仓

交会之穴,手、足阳明经、阳跷脉脉之会。

【定位】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指寸)(图2-14)。

【主治】口眼歪斜、面肌痉挛、牙痛颊肿、三叉神经痛。

2.颊车

【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图2-14)。

【主治】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颊肿、口噤不语。

3.下关

交会穴之一,足阳明、足少阳经之会。

【定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处(图2-14)。

【主治】口眼歪斜、牙痛、颊肿、耳聋、耳鸣。

4.梁门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2-14)。

【主治】胃痛、腹胀、腹泻、呕吐、食欲不振。

5.天枢

大肠募穴。

【定位】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图2-14)。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

6.足三里

五输穴之一,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图2-14)。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头痛、牙痛、精神失常、发热、鼻炎、口眼歪斜、口舌生疮、哮喘、心悸、高血压、腹痛、泄泻。

八、足少阳胆经

1.风池

交会穴之一,足少阳、阳维之会。

【定位】在颈后区,枕骨之下,横平风府,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图2-15)。

图2-15 风池、肩井、居髎、环跳、阳陵泉穴位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视不明、迎风流泪、面肿、鼻渊、鼻衄、耳聋、耳鸣、头痛发热、颈项强痛、中风、气厥、失眠、癫痫。

2.肩井

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定位】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图2-15)。

【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坐骨神经痛、中风、乳痈、脚气。

3.居髎

交会穴之一,阳跷、足少阳、阳维交会。

【定位】在臀区,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图2-15)。

【主治】腰腿痹痛、瘫痪。

4.环跳

交会穴之一,足少阳、太阳交会。

【定位】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的交点处(图2-15)。

【主治】中风、下肢痿痹。

5.阳陵泉

五输穴之一,胆经合穴,八会穴(筋会),胆之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图2-15)。

【主治】胸胁痛、黄疸、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九、足太阳膀胱经

1.肺俞

背俞之一,肺之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图2-16 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志室、承扶、委中、承山穴位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

2.心俞

背俞穴之一,心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主治】心痛、心悸、气喘、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癫狂、痫症、盗汗、梦遗、肩背痛。

3.膈俞

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定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主治】气喘、咳嗽、心痛、心悸、呕吐、呃逆、吐血、便血、潮热、盗汗。

4.肝俞

背俞之一,肝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脊背痛。

5.胆俞

背俞穴之一,胆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主治】黄疸、口苦、胃痛、呕吐、胸胁痛、肺痨、潮热。

6.脾俞

背俞之一,脾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7.胃俞

背俞穴之一,胃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主治】腹胀、腹泻、痢疾、肠鸣、呕吐、消化不良、胃脘痛、胸胁痛。

8.三焦俞

背俞穴之一,三焦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主治】腹胀、腹泻、痢疾、肠鸣、呕吐、水肿、肾炎、遗尿、腰背强痛。

9.肾俞

背俞之一,肾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主治】耳聋耳鸣、腰痛、遗尿、遗精、阳痿。

10.大肠俞

背俞穴之一,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16)。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便秘、腰痛、遗尿。

11.次髎

【定位】在骶区,髂后上棘内下方,正对第2骶后孔处(图2-16)。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12.志室

【定位】在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图2-16)。

【主治】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尿频、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腰脊强痛。

13.承扶

【定位】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图2-16)。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疾。

14.委中

膀胱经合穴,膀胱之下合穴。

【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图2-16)。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

15.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图2-16)。

【主治】脱肛、痔疾、便秘、脚气、腰腿拘急疼痛。

十、足太阴脾经

1.三阴交

交会穴之一。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图2-17)。

图2-17 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大横、期门穴位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月经不调、失眠。

2.阴陵泉

五输穴之一,脾经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下缘与胫骨内侧缘的凹陷处(图2-17)。

【主治】腹病、腹胀、腹泻、水肿、黄疽、小便不利或失禁、遗尿、遗精、月经不调、膝痛。

3.血海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的隆起处(图2-17)。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风疹、湿疹、丹毒、尿路感染、股内侧痛、膝痛。

4.大横

交会穴之一,足太阴、阴维脉交会。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图2-17)。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痢疾。

5.期门

肝之募穴。交会穴之一,足太阳、厥阴、阳维之会。

【定位】在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图2-17)。

【主治】目眩、面赤、咳喘、吞酸、饥不欲食、呕吐、呃逆、小便不利、癃闭、疝气、难产、乳汁不足、胸胁胀满疼痛、胸中热、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十一、足厥阴肝经

太冲:五输穴之一,肝经输穴。肝经之原穴。

【定位】在足背侧,第1、第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触及动脉搏动处(图2-18)。

图2-18 太冲、涌泉穴位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嗌干、心烦、失眠、癫痫、小儿惊风、腰脊疼痛、瘰疬、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带下、乳痈、精液不足、遗尿、癃闭。

十二、足少阴肾经

涌泉:五输穴之一,肾经井穴。

【定位】在足底部,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约足底第2、第3趾蹼缘与足跟中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图2-18)。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咳血、肺痨、头痛、头昏、目眩、鼻衄,失音、失眠、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风、癫狂、昏厥、阳痿、经闭、难产、足心热、下肢瘫痪。

十三、任脉穴位

1.中极

膀胱募穴。交会穴之一,足三阴、任脉之会。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图2-19)。

图2-19 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天突穴位

【主治】小腹痛、疝气、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滞产、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

2.关元

小肠募穴。交会穴之一,足三阴、任脉之会。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图2-19)。

【主治】腹痛、疝气、泄泻、痢疾、脱肛、便血、小便不利、遗尿、尿频、尿闭、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止、中风脱症、虚痨羸瘦。

3.气海

气功下丹田之一,肓之原。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图2-19)。

【主治】腹痛、疝气、泄泻、痢疾、便秘、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子宫脱垂、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4.神阙

气功下丹田之一,脐中。

【定位】在脐区,脐中央(图2-19)。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脱肛、小便不禁、月经不调、不孕、虚脱、水肿、休克。

5.中脘

八会穴之一,腑会。胃募穴。交会穴之一,手太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图2-19)。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便血、呕吐、呃逆、反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癫痫、惊风、产后血晕、胁下坚痛、虚劳吐血。

6.膻中

心包募穴,八会穴(气会),气功中丹田。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横平第4肋间隙(图2-19)。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噎嗝、呕吐、乳汁不足、乳痈。

7.天突

交会穴之一,阴维、任脉之会。

【定位】在颈前区,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图2-19)。

【主治】咳嗽、哮喘、咯吐脓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胸中气逆、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十四、督脉穴位

1.腰阳关

【定位】在脊柱区,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图2-20)。

图2-20 腰阳关、命门、大椎穴位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2.命门

【定位】在脊柱区,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图2-20)。

【主治】头痛、耳鸣、遗尿、尿频、泄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白浊、遗精、阳痿、早泄、癫痫、惊恐、腰脊强痛、手足逆冷。

3.大椎

交会穴之一,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定位】在脊柱区,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图2-20)。

【主治】咳嗽、喘逆、头痛、项强、骨蒸潮热、疟疾、霍乱、黄疸、风疹、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痫、肩背痛、腰脊强。

十五、经外奇穴

1.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间(图2-21)。

图2-21 印堂、太阳、颈臂、肩前穴位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目赤肿痛、鼻渊、鼻衄、呕吐、产妇血晕、子痫、小儿惊风、三叉神经痛。

2.太阳

【定位】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图2-21)。

【主治】头痛、面瘫、目赤肿痛、目翳、鼻衄、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

3.颈臂

【定位】 在颈部,锁骨上缘,锁骨上窝中央至锁骨内侧端之中点(图2-21)。

【主治】上肢瘫痪、肩臂手指麻木、疼痛。

4.肩前

【定位】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图2-21)。

【主治】肩臂痛。

5.落枕穴

【定位】手背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图2-22)。

图2-22 落枕、腰痛穴位

【主治】落枕。

6.腰痛穴

【定位】在手背侧,第2、第3掌骨间及第4、第5掌骨间,腕背侧远端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处,左右各2穴(图2-22)。

【主治】腰痛、腕痛、急性腰扭伤、急慢惊风。

7.胆囊穴

【定位】 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

【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胸胁痛、腰腿痛、下肢痿痹、下肢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