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高标做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超脱豁达,内敛含蓄

将内敛转化成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人总是过于浮躁,时时处处急于表现,想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成功,他们的座右铭是“成功一定要趁早”。当然,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成功不是仅仅依靠积极就可以得来的,当你还处于低位、经验还不够丰富、能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这种积极只能称为急功近利,结果必定欲速则不达。相反,如果此时能够学会内敛,从底层做起,那么就可以不断地积蓄力量,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当这种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成功自然就会唾手可得了。

小钱大学毕业后,只身去了南方,顺利地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个行政助理的职位。小钱并没有因为职位低微而对未来失去信心,上班的第一天,他就发誓要让自己成为公司里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总是暗暗地努力工作和学习。同时,小钱也深知,职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办公室政治的“黑暗”,所以在同事们面前,小钱只是一个尽职做好本职工作的小职员。

小钱负责的工作是档案管理,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他很快就发现了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弊端。于是,他开始大量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了一份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将公司内部工作运行流程、市场营销方式以及后勤事务的规范,也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方案,然后一并发到行政经理的电子信箱中。当然,这一切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他不想过于张扬,因为他知道那样会招来别人的嫉恨。

没过几天,行政经理就请他到公司的餐厅喝咖啡了。离开时行政经理还语重心长地拍着他的肩头说:“公司对你这样能默默做事的人,向来是给予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的,继续努力吧。”

从那以后,小钱更加勤奋地工作。不久之后,公司参与了一个大商厦周围的霓虹灯方案的竞标工程。企划部的同事们整天翻案例、找朋友,忙得焦头烂额。小钱也没闲着,白天他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晚上通宵不眠熬红了眼做方案文书。竞标前一天交方案时,小钱去的最晚,行政经理不解:“你们部门的已经交来了。”小钱充满信心地说:“这是不一样的!”竞标的当天,小钱的方案脱颖而出,最终为公司的竞标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天,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公司。同事们都很惊讶,这个在大家眼中一直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小职员,居然在私下里做了这么多功课,为公司谋到了这么大的利益。

一个月之后,公司人事大调整,原来的部门经理调到了别的部门,小钱则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迈着悠闲的脚步走进了位于20层的那间经理办公室。

小钱的成功,自然是沉静内敛的性格在起作用。沉静内敛是形成高雅风度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它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尖锐的对立,发挥了神奇的力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身处不利时,沉静内敛地应对可化险为夷;当身处困境时,由于沉静内敛而积聚的力量能转危为安。很多时候,沉静内敛不仅仅能脱离危险境界,减少损失,还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最终以超凡脱俗的非凡之力脱颖而出,赢取最后的胜利。

认识自己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啊,请认识你自己。”对于低调者来说,这是他们一生恪守的箴言。

低调者成功的原因,就来自于他们对自己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基于这种正确的认识,他们才能够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给自己设置正确可行的目标,让自己能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从人格上来说,只有认识自己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就是说具有“自我意识”。

由于种种原因,约翰失业了,他不得不开始重新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投了数份简历的他一直没有接到面试的通知,这让周围的朋友们感到非常不解。因为无论从经验还是从能力上来说,约翰都是有一定“实力”的,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连一个通知也接不到呢?当朋友们看了他发出去的简历之后才恍然大悟。约翰在简历上是这样写的:

(1)在我上大学时,准备去找一份家教的工作,因此交100元中介费,但因为家长过于挑剔而辞职,钱打了水漂儿。而我的一个同学张贴广告,没花几元钱就找到3份家教工作。从此,我提醒自己:凡事要多动脑思考。

(2)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负责带领十几个人挨家挨户送奶。因为用人不当,第一个月就出现严重亏空,不但自己工资全部被扣,还倒贴进好几百元。于是,我时时告诫自己: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

(3)一次与同班同学竞聘销售主管一职,经理问我,你认为你俩谁更适合这项工作,我举荐了同学,自己却被拒绝了。

(4)不久前,因为不愿替老板销售以假乱真的配件,结果被辞退了。

朋友们都说这哪是简历,简直是一本“失败回忆录”,看了这样的简历任谁也不会给他发通知的。所以,朋友们劝他重新写一份,把自己“刻画”得完美一些,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但约翰却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同时他相信总有人慧眼识珠发现自己。

不久之后,约翰果然接到一家著名企业的面试通知,最终成功地找到了工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家企业相中了约翰呢?这与他的那份简历密切相关。公司的负责人解释说:“他交的是一份感情真挚的记录。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诚实守信,能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进步、不断开拓、不断向上的管理者!”

约翰没有像其他应聘者那样掩饰因经验不足导致失败的“缺陷”,而是勇敢、真诚地正视了自己,这就是因为认识自己而获得的成功。

低调的人不会因为不如别人而低估自己。低估自己的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是一种心理扭曲,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自己不行,他们担心的事情太多了:长得矮、太胖或太瘦,自己不健康,担心患癌症;在工作上甘居中游、下游,没有进取心。同时,低调的人认为骄傲是很荒谬的事情,因为无论自己过去做了什么事情都不重要,自己将要做的事,比已经做了的事总是要重要得多。所以,低调的人总是很谨慎地看待自己的成就和能力,他们总是明白:已经取得的成功,其中有多少成分是属于自己的,有多少成分来自于别人的帮助,有多少成分来自于运气。

人不仅要意识到周围世界客观事物的存在,同时更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这样方成大器。

低调的人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不会把自己看得太高,总是很谨慎地看待自己的成就和能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成功,虽有自己主观的条件,但更离不开一切外在的条件,自己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别人面前始终保持着一份温和的态度,真诚而朴实,就会在现实生活中,在繁忙工作中赢得更多的朋友,这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修养。

经常反省

有人曾说: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反省中才得到发展和进步的。历史的大趋势是如此,对于渺小的个人来说,自我反省自然更加重要。

学会自我反省就是实事求是地把以前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及时修正自身的错误,寻找更好的方法,如此一来,成功自然就在不远的前方了。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孔子的嫡传弟子曾参之口。与孔子一样,曾参也是一个恪守反省之道的君子。

有一次,曾参的学生子襄问他说:“什么是勇敢?”曾参直接引用孔子的话,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最大的勇敢就是会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会只看到自己的身影,连别人看你,也只会看见你脸上阴黑一片。只拿愤世嫉俗来代替反省自己,对自己的成长是一种最大的耽误。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了20年、3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30次的机械重复而已。低调者倡导每天都自我反省,思索自己做人、处事的方法是否正确,好给自己以后的行动指明方向,这对低调者的成功有极大的促进。自我反省不是故意要把自己弄得愁眉紧皱,跟自己的大脑过不去,而是对自身的深刻审查,以求进步。

实际上,每个人在做事情、做工作的时候都要有自我反省的态度,并不断以实际行动去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相反,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夏朝时期,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带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去抵抗,结果伯启失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攻打,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领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原因。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那以后,伯启每天很早就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有能力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伯启这样的德行,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伯启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凡的位置上,不断地反省自己,以改变自我为关键,最终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布朗宁说:“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再伟大的人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在性格、逻辑、处世方面总有缺憾与不足,这就需要学习自我反省来洞察自己的言行。真正的低调者不断地反观自己、不断地反省自己,这是值得极力赞扬的。自我反省是从古至今人们都很看重的一种为人品格,它是低调修身的重要方面。孔子尚“日三省其身”,更何况常人呢?学会自我反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学会自我反省,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获得人生的更大进步。

贵而不炫

真正低调的人,从不炫耀他所拥有的一切,他从不告诉别人他住什么样的房子,银行里有多少存款,他是多么受周围人的尊重,因为他没有自卑感,他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充满自信。

生活中,有钱、有权、有势的人随处可见,为什么?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逢人便炫耀的“恶习”。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就可以以一种俯视的眼光来面对“贫穷”的人。其实,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固然,有钱、有权、有势是有能力的象征,但是让人们感到敬仰或者说羡慕的却不是财富或是权势本身,而是获得这些所需要的能力和勇气。所以,当富贵者向人们展示他们的财富地位时,或许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奉承,但那都是表面现象,他们实际得到的只能是背地里人们的不屑和蔑视。

说起贵而不炫的典范,自然不能不提瑞士。

在瑞士,年收入超过百万瑞士法郎的人高达18.3万,比例达到全国人口的2.6%。据世界银行发表的各国富裕程度排行榜显示,瑞士多次蝉联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在这个百万富翁密度很高,甚至许多人都身价过亿的国家里,给人们留下的整体印象却是——生活富而不奢。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人们见到“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他多次被记者采访,每次都见他穿着一套款式老旧但非常整洁的双排扣黑色西服。施瓦布聊起他的生活,自称不爱打扮,也不稀罕用名牌服饰或昂贵的高档手表来“炫富”。无论是在达沃斯年会上与数百位各国首脑聚集,还是奔波于世界各地,他穿的都是一套西服。施瓦布的办公室陈设也非常简单,没有宽敞的空间和贵重的办公设施,只有普通的沙发、茶几和几个书柜。平时施瓦布自己驾驶一辆客货两用车,午餐是与其他员工一样的自助餐。

在瑞士,有很多富翁都像施瓦布一样过着节俭的生活。在吃的方面,瑞士人也绝不摆阔。那里的餐馆不允许顾客浪费,甚至会对浪费者罚款;在穿戴方面,瑞士是“手表王国”,但大多数富翁手上戴的并不是“劳力士”、“欧米茄”等豪华品牌手表,而只是普通手表,有的甚至戴着普通老百姓都不愿戴的塑料电子表;在交通方面,瑞士富翁和大多普通百姓完全有条件买“宝马”、“奔驰”,然而瑞士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是“大众”、“雪铁龙”等普及型汽车;在日常用品方面,由于瑞士物价相对较高,每逢节假日,节俭的瑞士人大多会开着车到邻国买便宜货。

在瑞士,没人会只因为财富而对他们表示尊敬,人们尊敬的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所以,即使你真的很富有,很有权势,最应该珍惜的也应该是健康的普通生活。珍惜金钱,富而不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哲老子曾将它视为为人处世的三大法宝之一,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也把它视为很重要的品德。珍惜金钱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文明行为。所以说,富而不耀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更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

看淡命运的得失

命运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起起落落,让很多人都摆脱不了其中的束缚。然而有些人之所以被束缚,正是因为不能看淡命运中的得失,即常常在得到时欣喜若狂,而在失去时痛苦万分,无形中为自己的心灵戴上了“枷锁”。然而,低调的人却没有这种烦恼,因为命中的得失已经被他们看淡,甚至忽略,他们得不是狂喜,失也不会悲伤。所以,他们能够挣脱命运的束缚,成为命运的朋友,坦然面对人生长河中的激流与平川。

命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不必仰头仰望,也不必俯身去寻找,他就在你我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体里、心灵里。乐观地对待他,使心灵接受一次次的洗礼,那么你就是命运的主宰,不要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要高估命运的价值。学会做命运主宰的人是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

2000年12月11日,在上海与癌症斗争6年的陆幼青去世了。陆幼青出生于1963年10月,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没有长着一张出类拔萃的漂亮面孔,个性平和……”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人,却在生命的最后100天里,书写着心灵深处的真实告白——“死亡日记”,向身边每一个活着的人,讲述自己对生的感悟和对死的坦然……让我们走进他生前的“死亡日记”里。

在生命的最后历程,陆幼青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他坦然地对待,并决定写一本名叫《死亡日记》的书。他说:“我要将死亡的过程袒露出来,但这不是袒露死亡降临的恐惧,更多的是探讨活着的价值,让所有癌症病人关注生的意义。”于是,陆幼青每天清晨6时半起床,坐在卧室里的单人沙发上,捧着手提电脑“写我真实的生活”。

在死亡日益逼近之时以从容的心情写下的《死亡日记》,让每一个不得不思考生命意义的人充满了敬意。陆幼青说:“我希望能把我的文字带给一些人,那些在我们身边,还在苦苦地跟癌症作战的人。”陆幼青只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和伟绩,然而他却让还活着的人们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如果将生命量化到只有几年、几天、几小时,甚至几秒钟的时候,你还能用从容不迫的目光注视着死神的降临吗?或许只有在生与死的悬崖边,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谁是最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面对人生的不易、世事的艰难,难道我们就只能一直受其搅扰而无能为力吗?其实,只要我们低调一些,看淡一些、看开一些,一切忧苦烦难便都烟消云散了。

发现自己不如意时,告诉自己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即使做出别的选择也总会不如意。如此,选择的主动权便掌控在自己手中,人生不再成为不能承受之重。所以看淡了,便能拨开命运的云雾,享受命运带来的光彩。

若取之先予之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农民想要收获粮食,就必须先在春天播种,夏天耕作,秋天收割;学生想要考试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听讲,多做复习,认真考试;业务员想取得好的业绩,就必须先培养好客户,掌握销售技巧;歌手想要让大家喜欢自己,也得先把音乐学好,还要学习表演和做人。这都是“先予后取”的例子,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不计较当前利益得失,而应该看重长远发展前景。低调的人之所以成功,主要因为他们把握好了“先予”、“十予不一取”的原则。

三国时候,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可恰在此时,与蜀汉接壤的南中地区发生了叛乱,首领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一个人物,名叫孟获。为了维护蜀国的统一,也为了不让叛乱影响自己的大计,诸葛亮经过积极准备,向南中进军。

诸葛亮出兵不久,就下了一道命令:不准杀害孟获,一定要捉活的。这是诸葛亮使的计策,目的是收服孟获的心。第一回合,蜀中大将王平依诸葛亮之计将孟获引到“埋伏”内,将其生擒。孟获一副“要杀便杀,要剐便剐”的架势,没料到,诸葛亮却放了他。孟获第一次战败,心中本就不服,于是被放回去后便又开始挑战,就这样,先后与蜀军大战了七次,结果每次都战败,而且被生擒。就这样,诸葛亮一共放了他七次。

“七擒七纵”之后,孟获彻底服了。自那之后,孟获死心塌地归顺了蜀汉,直到诸葛亮死,他都没有再叛乱。

诸葛亮收服孟获遵循的正是“先予之,后取之”的道理。诸葛亮深懂低调的内涵,对于十分顽固的孟获,他没有一味地使用强硬的手段去硬碰硬,而是以柔克刚,感化他;如果诸葛亮高调行事,以暴制暴,那就会完全适得其反了。

“先予后取”的要领就是不计当前利益,看重长远的利益,所有的退却都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发展做铺垫。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人为取。”予与取是可以转化的,即使效果不是马上就能看到,天长日久,功效自然就显出来了。

愚蠢的人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聪明的人知道先予后取。这是低调处世的高超智慧,当我们放下索取的欲望,真诚地付出,无私地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最终会获得应得的回报。

和气之间共成事

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一个低调的人,必是一个懂得“人和”之道的人。

善于与人沟通、合作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待人和气的人。在与别人和和气气的交往过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成就自己的大事。和和气气就是与人交往时,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不斤斤计较,能够大度容人,宽以待人,求同存异,以德报怨。和和气气有助于扩大交往的空间,滋润人际关系,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著名战斗机飞行员鲍伯·胡佛,就懂得与人和气合作的重要性,并把与人和气合作提到了一个关键的地位上来。

鲍伯·胡佛的飞行经验十分丰富,技术高超。在漫长的试飞生涯中,顺利地试飞了很多种机型。

有一次,他又接受命令参加飞行表演,完成任务后他飞回机场,飞机的两个引擎同时失灵。凭着多年的经验,他临危不惧,果断、沉着地采取了对应措施,奇迹般地把飞机停降到飞机场。

飞机降落后,他和安全人员一起检查飞机出事的原因,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油用错了,他驾驶的是螺旋桨飞机,用的却是喷气机用油。

负责加油的机械工吓得面如土色,见了胡佛便痛哭不已。因为机械工一时的疏忽险些造成飞机失事和飞行员的死亡。胡佛并没有对他大发雷霆,而是上前抱住那位内疚的机械工,真诚地对他说:“没关系,伙计,我想请你明天仍帮我做飞机的维修工作。”

胡佛和和气气地对待了那个机械工,让他有自省的机会,同时机械工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更加敬重胡佛的为人了。后来,这位机械工一直跟着胡佛,负责他的飞机维修,而且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他陪胡佛走过了漫长的试飞生涯,也伴随胡佛登上了事业的高峰。

由此可见,和气待人不仅表现在日常的交往中,如果能给犯错误的人一个改正的机会,不以一时一事取舍人,这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和气,而由此换来的也将是别人更多的信任、敬佩,以及自身人生和事业上的更大成功。

除此之外,待人和气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当遭到别人误解时,不可迁怒于人;当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相冲突时,不要斤斤计较;当交往发生矛盾时,要多想想自己的不足,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当双方的观点出现分歧时,要求同存异,不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这样双方的交往才会长久地保持和发展下去,所以说,和和气气地待人,才能与人共成大事。

俗话说:“失金者是小失,失友者是大失。”如果我们能用平和的心胸,给别人多一点时间、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那么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在人生和事业上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