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圣”——王羲之
名人简介
王羲之出身贵族,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是东晋显赫的权贵。王羲之入仕之后,做到了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们都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生性正直,对当时的政治腐败极为痛恨。他怒斥当朝官员,认为他们应该自贬官职向百姓谢罪。王羲之的率真难免要得罪权贵,后来就是因为与上司不合称病辞官,隐居于会稽山阴,直到去世。
名人档案
姓 名 字逸少
生卒年321~379年
祖 籍 琅琊(今属山东)
性 格 正直率真/勤奋刻苦/崇高善良
身 份 书法家
在父亲王旷的启蒙下,王羲之幼年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并且很是痴迷。少年时又跟随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卫夫人夸奖王羲之将来的成就一定会大大超过自己,成为著名的大书法家。
王羲之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苦练书法的典故。他隐居山中专心致志地临摹钟繇和张芝等人的楷书、草书作品时,用了无数的竹叶、树枝、木片、山石,纸张绢帛更是不可胜数;他走路、休息时也在揣摩字的结构、间架、笔法,在自己身上比划练习,连衣服都戳破了;王羲之门前有一个水池,他每天练完字之后,就到水池中冲洗笔砚,天长日久,水池竟然变成了“墨池”。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羲之的书法终于自成一家。他吸取了汉魏时期书法家的精华,对楷书、草书、行书三种书体以及用笔、结字、章法、布白等方面都有大胆的创造,他的书法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称得上是绝世佳品。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王羲之的行书,以《兰亭集序》最为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兰亭集序》写于353年春,全篇28行,328字,字字“遒媚劲健,绝代所无”,其中的20个“之”字、7个“不”字,更是情态各异,绝不雷同,可谓别开生面。
王羲之不仅行书独步天下,他的楷书也是一绝。他在学习钟繇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青出于蓝,并变文字的楷书为书法的楷书。《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等最为有名,至今仍在流传。
王羲之还改革了草书,并使其走向成熟。他的草书洒脱自然,如同“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代表了晋代草书的最高成就,流传后世的《十七帖》堪称草书艺术中的绝世之作。
王羲之的书法名扬天下,被世人推崇为“书圣”。千百年来,学习他的书法的人不可胜数。自隋朝至清,人们创作行书作品时多受《兰亭集序》的影响,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苏轼、黄庭坚等更是以他为宗师。王羲之所创造的那种空灵蕴藉的气韵,从古到今都是书法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名人逸事
太尉郗鉴听说太傅王导家的子侄都是少年才俊,就派了一个门生到王导家求亲。王导听明来意后,就让门生自己去东厢房里随意挑选。王家的公子果然个个眉清目秀,英姿勃发。诸位公子也听说了郗太尉选婿之事,于是个个收拾齐整,在屋子里正襟危坐。只有王羲之一个人袒腹躺在东床上,不把选婿之事放在心上。
门生回去之后对太尉说了王家诸位公子的情况,太尉听后高兴地说道:“那个袒腹东床的公子,就是我的好女婿了。”于是,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
名人作品欣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历代行书名帖
王羲之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
苏 轼
《黄州寒食诗帖》
“天下第三行书”
米 芾
《蜀素帖》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赵孟
《绝交书》
“古今行书之神品”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