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忠诚的化身——诸葛亮
名人简介
董卓之乱爆发后,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从此天下分裂,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度过的。他10岁时父母双亡,15岁时家乡遭受兵乱,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他17岁时担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山里过着隐居的生活。诸葛亮很有抱负,常自比管仲、乐毅,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辅佐贤君,扫平六合,统一天下。由于他才华超群,相貌不凡,被人称为“卧龙”。
名言佳句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
●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
被曹操称为“人中豪杰”的刘备此时势力单薄,四处寻访贤才,招揽名士。他听说诸葛亮是个英雄俊杰,就冒着严寒,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对刘备的政治主张非常赞同,又被他三顾茅庐的真诚感动,于是他给刘备分析了形势,替他筹划了建立蜀汉政权的策略,并答应出山帮助刘备实现隆中对策的各项计划。
名人档案
姓 名 字孔明
生卒年181~234年
祖 籍 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
性 格 足智多谋/坚毅忠诚/志向远大
身 份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统一北方后,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他趁刘表病重,荆州内乱之际,发兵南下,夺取了荆州。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只好退出荆州,在去往江陵的路上,刘备和诸葛亮不忍抛下百姓,行进缓慢,被曹操大军追上,双方一场大战,刘备全军所剩无几,只好退守夏口。
面对强大的曹操,诸葛亮出使东吴,力劝孙权,组成孙刘联军,共抗曹操。208年,孙刘联军通过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并相继夺取益州、汉中两地。
诸葛亮像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天下三分之势终于形成。
因在荆州归属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以及关羽的处事不当,219年,孙权派吕蒙夺取荆州,杀死关羽。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于222年发兵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联营八百里,大败而归。
刘备一病不起,临终托孤,17岁的刘禅登基做了蜀国皇帝。刘禅遵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万事都请他作主。
诸葛亮身受隆恩,更是殚精竭虑,帮刘禅治理国家。他先派人出使东吴,缓和吴蜀关系。之后,他集中精力,治理蜀汉,对抗魏国。
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治理蜀汉,他严肃法纪,赏罚分明,做到“无恶不惩,无善不赏”,自己也以身作则,为蜀汉官员树立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榜样。诸葛亮还很注意收罗人才,他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巴蜀一带的有志之士,纷纷前来投靠效力。在经济上,积极推行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政策。要求各级地方官奖励农业,减轻赋税,抑制豪强兼并土地;注意水利建设,派士兵保护水利工程都江堰,设立堰官;出征的间隙,让士兵参加农业生产,进行屯田,以保证军粮供应,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手工业,使蜀国的经济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增强。诸葛亮自己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木牛、流马对于运输工具的改进以及山地运输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贡献。
诸葛亮与武侯祠
诸葛亮毕生兢兢业业,把全部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了刘家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民间受到的尊崇更是非同一般,这一点从各地修建的众多武侯祠就能看出来。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为忠武侯,故又名武侯祠。
现存武侯祠系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占地56亩,布局严整,古朴端庄。刘备殿是武侯祠中最高大的一座建筑,体现出一派帝王气象。正殿中,有刘备及其孙刘谌塑像。唐代祠内曾有其子刘禅塑像,因是乐不思蜀的昏君,不久就被人毁掉了。东偏殿有关羽及其子关兴、关平,部将周仓、张累塑像;西偏殿有张飞及其子张苞、孙张遵塑像。诸葛亮殿的规模要比刘备殿小得多。规模小,位置又在刘备殿之后,这种布局充分反映出君臣之间的主从关系。殿正中为诸葛亮贴金塑像,羽扇纶巾,儒雅端重。古代文人武将一旦遇到有明主赏识重用,往往鞠躬尽瘁以报知遇之恩,诸葛亮之于刘备,可谓其中典型。而君臣合祠的武侯祠,正是这种君臣相得的表现。
诸葛亮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还加紧整顿军队。
可是,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因不愿接受蜀国的统治,不断地起兵反抗。诸葛亮通过七擒七放南中统帅孟获,降服了南中和其他少数民族。任用少数民族的首领为官,治理西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终于稳定下来。他还把少数民族中骁勇善战的青羌1万多家迁到四川,编成五部“飞军”,大大增强了蜀国的兵力,为出师北伐做好了准备。
经过诸葛亮多年呕心沥血的经营,蜀国发展壮大起来。227年,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请求统帅三军征伐魏国,北定中原,恢复汉室。
诸葛亮率兵六出祁山,却没有成效。54岁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临终遗命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