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 好性格 好习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包容心态:通向成功的保障

包容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待人,首先是要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在接受别人的长处时,也接受别人的短处。其次,当你遇到事情打算用愤恨解决问题时,不妨试试“包容”,或许它更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包容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体谅

人与人之间总有差异,所以有时摩擦、争吵不可避免,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多些理解,学会包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不会因他人与己见不同而生出隔阂,进而产生矛盾。

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见解,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朝气,从而产生了许多新生事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个人与他人有不同见解存在,也才会使得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自己固有的见解原本就是错的、不科学的。正是由于他人的不同见解使自己反省,从而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与观点,并获得新的进步。因此,正确对待不同见解,不仅不是理亏,反而是一种理智的态度。而要做到这点,所需要的就是“理解”。理解他人,理解环境,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不固执,不偏激,不斤斤计较,更莫为小事而与别人打“肚皮官司”,弄得自己心神不安、伤神又伤心。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理解是一缕精神阳光,借助这缕“阳光”,可以澄清我们的思路,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充实,更自在,更快乐。

肯尼斯·库第在他的著作《如何使人们变得高贵》中说:“暂停一分钟,把你对自己事情的高度兴趣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互相比较一下,那么你就会明白,世界上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这就是,要想与人相处,成功与否全在于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理解别人的观点。”

法国作家伏尔泰在遗言中说:“包容是什么?它是人性的特点,就让我们原谅彼此的愚蠢吧!”人与人的相处,难免会产生矛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差错。在这时,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很容易引发争斗。这时我们就需要学会宽容,懂得宽容待人的道理。

把自己当成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的情感;把别人当成自己,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感受;把别人当成别人,我们无法强求别人改变,只能理解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我们的一切理解和包容并非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包容别人,其实也是在包容我们自己!

包容是可容纳万物的广阔胸襟

米特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在意大利旅游,不幸遭劫匪袭击。如一场无法醒过来的噩梦,7岁的长子理查德死于劫匪的枪下。就在医生证实理查德的大脑确实已经死亡的半小时内,孩子的父亲米特立即做出了决定,同意将儿子的器官捐出。4小时后,理查德的心脏移植给了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畸形的14岁孩子;一对肾分别使两个患先天性肾功能不全的孩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一个19岁的濒危少女,获得了理查德的肝;理查德的眼角膜使两个意大利人重见光明;就连理查德的胰腺,也被提取出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理查德的脏器分别移植给了亟需救治的6个意大利人。

“我不恨这个国家,不恨意大利人。我只是希望凶手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米特,这位来自美洲大陆的旅游者说,嘴角的一丝微笑掩不住内心的悲痛。而他的妻子玛格丽特的庄重、坚定、安详的面容和他们4岁幼子脸上小大人般的表情,尤令意大利人灵魂震撼!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但事件发生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自尊与慷慨大度,令许多意大利人深感羞愧。

米特一家人用他们如海般辽阔的胸襟震撼了整个意大利。注意,是震撼,而非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整个意大利都为之动容。

胸襟开阔是人生的奥秘。胸襟开阔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包容要有点豪气。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结果是另一回事。我们可以执著目标,却不可执著结果。包容何尝不是人生大智慧?

胸襟开阔是一种修养、一种理念,是对待人世的一种态度,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生命的跌宕起伏,被其博大胸襟所涵盖;人生的种种挫折,为其善良忠直的道义孕育出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所战胜!“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如此的态度,足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漫漫人生路,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跨越千重山,或是为了破万丈浪;有时低一低头,是为了昂扬成擎天柱,也是为了响成惊天动地的风雷。

胸襟开阔可容纳万物,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之一。

胸襟开阔的人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人。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他们会以德服人。

胸襟开阔,既是包容他人,也是升华自我。记得胡适先生说过,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话,每个人均应采取两种态度:在心理方面,每个人都应有开阔的胸襟与兼容并蓄的雅量,宽容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在道德方面,大家都应有谦虚的美德,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不一定非得是对的。

恢宏大度,胸无芥蒂,海纳百川。若是拥有一颗包容之心,痛苦、折磨又算什么,飞短流长能怎样,心中自有一束不灭的阳光。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云雾散尽,必定是柳暗花明的全新世界。

包容别人,放松自己

包容别人,其实也是在为自己赢得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人想活着轻松,就得少烦恼;要少烦恼,心胸就得开阔一些,宽广一些,学会宽恕自己和容忍别人,这就叫做包容人生。本来,生活就应该从容不迫、悠然自得。

人要活得从容,首先就得接受自己,不要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也不要因看不起自己而焦虑不安。遇到不幸和灾祸,要能够想得开,而且能“不动声色”。

包容者活得很随意。他们摸透了自己的脾气,知道自己的欲望和观点,干什么事都不用先去调查求证,或者察言观色,看别人的意见,他们只管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飞短流长。

同时,包容者能够包容他人。生活变化无常,这是个人所无法改变的现实,不能改变,那就欣然接受,让自己活得快乐些。不要为了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忧虑,那只是浪费感情。

因为这种包容,包容者与他人的关系比较融洽,因为他们能平和自然地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而不管这些人的年龄、教养和性格特点。由于他们是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待人接物,所以他们很少会对别人感到失望,更不会吹毛求疵。

有了包容,才有了人生的快乐和放松,这就是包容的真谛。所以人生的包容是一种建立在认识现实基础上的心安理得的生活方式。包容不是抱怨,也不是虚假的开心、欺骗的宽容和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

我们包容了别人,包容了世界,自然就会放下情感的包袱,放松自己。

包容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

清朝末年,在一个小镇上,王氏家族与胡氏家族两家世代为敌,两户人家只要一碰面就会动起手来。有一天傍晚,王虎与胡一从市集里出来,碰巧遇见了。两个仇人一碰面,倒没有开打,不过也保持着距离,互不理睬。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相距几米之远。

天色渐渐暗了,是个乌云蔽月的夜晚。走着走着突然王虎听见前面的胡一“啊呀”一声惊叫,原来他掉进溪沟里了。王虎看见后,连忙赶上前去,心想:“无论如何总是条人命,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王虎看见胡一在溪沟里挣扎。急中生智的王虎连忙折下一段枯枝,迅速将枝梢递到胡一的手中。

胡一被救上岸后,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然而,胡一猛一抬头后才发现,原来救自己的人居然是仇家王虎。

胡一怀疑地问:“你为什么要救我?”

王虎说:“为了报恩。”

胡一一听更为疑惑:“报恩?恩从何来?”

王虎说:“因为你救了我啊!”

胡一不解地问:“咦?我什么时候救过你?”

王虎笑着说:“刚刚啊!因为今夜在这条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一前一后行走。刚才你遇险时,倘不是你那一声‘啊呀’,第二个坠入溪沟里的人肯定就是我了。所以,我哪有知恩不报的道理呢?因此,真要说感谢的话,那理当先由我说啊!”

此刻,月亮从乌云里露出脸来,在月光的照射下,王虎与胡一当年曾殴打过对方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世上本来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深仇大恨,所有的都只是人们的一种执念在作祟。

若王虎仍记恨于家仇,不去救助胡一,多的只是一条亡魂和一颗黑心。但王虎选择了包容,他失去的是沉重的仇恨,得到的是一份真挚的友情。

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光靠朋友的力量是不够的,那些过去与你是竞争对手的人,只要你可以包容,就能够将其纳入到共同利益里,壮大力量才能夺取更大的胜利。朋友和敌人,从来都不是绝对和永恒的,只要你学会包容,再大的仇恨也能消融,再多的朋友都可以结交。而结成朋友的根本目的就是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在社会的奋斗和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为自己、为他人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更多的机会。

敌人的存在,有时候是我们目光短浅、孤陋寡闻所致,而你一旦想改变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一切要靠你的勇气和非凡的远见与卓识,包容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与朋友团结,与敌人握手。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人际关系纷繁复杂,你不妨去冷静地观察,努力寻找你的朋友和能够成为朋友的敌人。或许,你是位个性很强的人,对世界划分得太过绝对,很重视自己的独立、自主、自我奋斗;或许你是位理想主义者,对敌人的阴险与毒辣视而不见,而将这世界想象得美好与安静。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而且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总有一天会击碎理想主义的光环,使你认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这时朋友的重要性便突显了出来。多个敌人少条路,多个朋友多条路。用你的包容之心化敌为友,把自己的成功之路拓得更宽些。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精髓,这两句话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符合”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后呼应。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说水是“上善”,将水作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典范,倡导人们效仿呢?

孔子说:水有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万物,有德;流必向,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有义;浩大无尽,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守法度;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不会隐瞒正确的观点,违心地趋附别人),正直;无孔不入,明察;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观察、体会、感悟、效仿)。

“厚德载物”一语出自《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彖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与前一句紧密联系,用大地的宽广厚实来比喻人的胸怀气魄。意思是说,君子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好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这句话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告诫君子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也就是强调有才有德,德才兼备。由此可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展示了中华民族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两句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以宽广深厚的胸怀、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由此而感叹:古人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美德作为自己处身立世的准则,思想境界是多么崇高。难怪他们能够在与大自然抗争的遥远岁月,逢灾受难、历经艰险,一次又一次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走出,一次又一次从险象环生的民族生存竞争中生还。他们自强不息,生息繁衍,由弱到强,发展壮大,以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文明延续,为他们的子孙后代开创了一大片美丽富饶的生存空间。

正是因为有如此美德赋予了中华民族柔中带刚、坚不可摧的强大生命力,包容之心也成为深植于中华大地的一种民族灵魂。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人生的一大境界,是非修炼无以得到的一种民族宝藏。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必须经过艰苦的修身养性才能得到的。因为要做到宽容,那就应该既宽容善美,也包容污垢。但是后者对很多人来说不可想象,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污垢只能是被消灭掉。但是,如果世界是善恶分明的话,那就根本不会有这么多是非了。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是包容的最高境界,不是压抑内心的厌烦勉强忍耐,而是做到无欲无我。宽容,是那种真智慧的心灵自然而然地显现,没有半点做作和强加。如果一个人能像水那样,含污而不失本色,甘愿居卑地生活,那大概就是圣人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们属于一个整体,所以不能因为自己用右手做事的时候割伤了左手,左手就反过来割右手以做报复。只有宽容才能更好地把两只手握在一起。

广纳百川万事亨通

“广纳百川万事亨通”,拥有一颗包容心,你的人生道路便不会难走。

台湾作家罗兰曾说:“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修养和自信、同情和仁爱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包容是一种俯瞰的姿势,是一种善与美的投入,它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的源泉来自于文化的修养和思想的明智与深刻。拥有包容心的人,他一定有一种祥和的心境,这种心境来自于他的阅历。如果他的阅历很浅而又未曾经历过任何沧桑,那么,他肯定有着一种不争的人生态度和一颗善良仁慈的心。

包容的胸襟,往往包含在谅解之中。要想见到不顺心的事而不发脾气,就必须养成能够原谅他人的缺点和过失的习惯。待人接物,不能过于苛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别人过于苟求,往往使自己跟别人合不来。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我们总不能要求别人说话办事都符合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当那些度量较小、修养较浅的人做了得罪自己的事情时,真正的包容者能够宽容他们、谅解他们,不会和他们一般见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最豁达、最能宽容的人,乃是最善于谅解人、最通达世事人情的人。

为人处世,首先应当提倡“广纳百川”的胸怀。广纳百川,是一种容人容物的器量。

气量和容人,犹如器之容水,器量大则容水多,器量小则容水少,器漏则上注而下逝,无器者则有水而不容。

气量大的人,容人之量、容物之量也大,能和各种不同性格、不同脾气的人们处得来。能兼容并包,听得进批评自己的话。也能忍辱负重,经得起误会和委屈。

广纳百川万事亨通,意思是说一个人若能有宽宏的度量,那么他事事皆会称心如意。广纳百川,表现为对人、对友能“求同存异”,不以自己的特殊个性或癖好责人,唯以事业上的志同道合为交友的基础。广纳百川,也表现为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尤其能认真听取相反的意见。广纳百川,还要能容忍朋友的过失,尤其是当朋友曾对自己犯有过失时,能不计前嫌,一如既往。广纳百川,更应表现为能够虚心接受批评,一经发现自己的过失便立即改正。和朋友发生矛盾时,能够主动检讨自己,而不文过饰非,推诿责任。大度者,能够关心人、帮助人、体贴人,责己严,待人宽。

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私利,根本不可能有广纳百川万事亨通的胸怀和度量。“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从个人私利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心里经常装着更远、更大的目标的人,才能具备广纳百川的胸怀,领略到万事亨通的精神境界。

宰相肚里能撑船

要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有一段相当有趣的典故:

相传,宋朝有一宰相老年丧妻,后娶名门才女姣娘为继室。婚后,宰相忙于国事,常不回家。而姣娘正值妙龄,难耐寂寞,便与家中一书童偷情。事情很快便传到宰相的耳朵里。一天,他假称外出办事,让轿夫抬着空轿子出了门。深夜,他蹑手蹑脚地溜到居室的窗外,听到俩人正在调情,他很生气,但他并没有惊动屋里的人,而是拿起一根竹竿朝树上的老鸹窝捅了几下,老鸹惊叫着飞了。书童闻声忙从后窗逃走了。

转眼到了中秋,宰相想借饮酒赏月之时婉言相劝姣娘,便趁着酒兴说:“饮空酒无趣。我吟诗一首你来作答如何?”“是。”姣娘答道。宰相吟道:

“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

姣娘一听脸就红了。“扑通”跪在宰相面前答道:

“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整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见她诚心认错,心也就软了。他想:“自己已经花甲,而姣娘正值花季,不能全怪她,与其责怪他们不如成全他们。”中秋节后,宰相赠白银千两,让书童与姣娘成了亲。事情传开后,人们对宰相的宽宏大量赞不绝口,“宰相肚里能撑船”成了千古美谈。

“宰相肚里能撑船。”古人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一个人若肚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而且会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唯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才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有人的地方总免不了有矛盾甚至勾心斗角,各种利害冲突使人不可能不发生摩擦。有君子,就有小人;有温情,就有冷漠。如何在一个复杂的群体当中站稳脚跟,并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呢?只有包容才可以。

“君子贤而能容霸,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对自己不公的人和事,当别人侵犯到我们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是针锋相对,以怨报怨呢,还是以宽容为怀,原谅别人呢?应当宽容之,理解之,原谅之,并以实际行动感化之。

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无疑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己也能生活得轻松、愉快;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必定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利己利人。因此,包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

我们不是圣人,不能去爱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是一种友善的表示,这样做实在是很聪明的事。

清代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叶姓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廷玉出面干预。张廷玉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两位宰相,两朝佳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人说宰相官大器量大,器量大者成大器。佛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么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虚空一样的广大。

记住恩惠,洗去怨恨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3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于是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3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悲欢离合、嬉笑怒骂,人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但这其中有好有坏。我们都想要快乐幸福,抛弃悲伤怨恨。那么,你就应该学会包容,像马沙一样,将怨恨写在“沙中”,而将恩情刻在“石头上”。

宽容和博爱使人的心灵变得广阔无比,仇恨往往会使人永远处在愤怒和狂暴的阴影里。它不仅会烧伤别人,也会烧伤自己。

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克服仇恨这一弱点,那就好像是在戴着枷锁和脚镣登山。作茧自缚,让自己跌入黑暗深渊之中。

当我们对敌人心怀仇恨时,就是赋予对方更大的力量来压倒我们自己,给他机会控制我们的睡眠、胃口、血压、健康,甚至我们的心情。结果这样,我们好像是给自己的敌人帮了一个大忙。仇恨伤不了对方一根汗毛,却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炼狱。

《圣经》上说:“充满爱意的粗茶淡饭胜过仇恨的山珍海味。”“如果有个自私的人占了你的便宜,把他从你的朋友名单上除名,但千万不要为仇恨而去报复。一旦你心存报复,对自己的伤害绝对比对别人的大得多。”这段话曾出现在纽约警察局的布告栏里。

人生苦短,若是让怨恨充斥,那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它毁掉了我们原本美好的人生。但若宽容常存,便会留下一片美好的天地。而别人所给予我们的恩惠,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温暖与美丽,以及善良的魅力。所以,我们不要让怨恨蒙蔽了心,不要丢掉恩惠的温暖,用一颗可纳百川的包容之心看待过往:记住恩惠,洗去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