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中国居民四季饮食指南

●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人类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其不同的气候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补充不同的营养,那么在变化多样的四季中,我们应该吃什么呢?

春季饮食

1 春季饮食的基本原则

(1)食物要多样

春季万物生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户外活动逐渐增加,所需营养素相对较多,故一定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以防营养素的缺乏。

春天气温逐渐增高,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病菌的繁殖。为增强抵抗病菌入侵的能力,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矿物质的食物,如小白菜、青椒、番茄、胡萝卜、芹菜等蔬菜及芦柑、橘子等柑橘类水果。除此之外,可多选用食用菌,如黑木耳、蘑菇、银耳等。现代研究认为,这些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食用菌也是春天里的天然保健品。

(2)减酸增甜平衡肝脾

◎甘甜是脾的本味,增加甜味可以增强脾脏功能,春季多吃甘甜食品以滋养脾脏。

春天肝气旺盛,肝气过旺容易伤及脾脏,引起脾胃不适。酸味是肝的本味,减少酸味也就是控制肝气,不助长肝气,以免伤及脾脏。甘甜是脾的本味,增加甜味可以增强脾脏功能,抵抗肝气的侵犯,使肝、脾协调平衡。春季宜少吃酸味食品,多吃甘甜食品以滋养脾脏。多食水果和绿叶蔬菜等甘平食物,可选择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银耳、木耳、淡茶、果汁、糯米、萝卜、豆腐、莲子、苹果、香蕉等。

(3)三春饮食各有侧重

早春要甘平温和,驱寒升阳。立春至惊蛰期间,尽管是春天,但还未“出九”,气候还是比较寒冷。阴寒消退,阳气上升,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补充热量,暖中散寒,以满足人体机能日趋活跃的需要,可选择葱、姜、蒜、韭菜、谷类、黄豆、芝麻、花生、面粉、糯米、核桃、豆浆、鸡蛋、动物肝脏、鱼类、鸡肉、羊肉、牛肉、虾等。在早春期间,还应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豆浆甘平温和,早春阴寒消退,阳气上升,需要补充热量,暖中散寒,饮用豆浆可满足人体机能日趋活跃的需要。

仲春要防风祛湿,理气助阳。惊蛰至清明期间,风雨较多,湿气增多,要注意滋补脾胃,健脾化湿,舒肝解郁,助阳生发,可选择红枣、蜂蜜、山药、粳米、小米、油菜、菠菜、芹菜、豆芽、莴笋、蕨菜、竹笋、香椿、菜花、嫩藕、荠菜、马齿苋、绿豆芽、水萝卜、胡萝卜、柿子椒、小白菜等。

◎暮春气温回暖迅速,饮食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平淡,可选择樱桃、橘子、苹果等食物。

暮春要甘平清淡。清明至立夏期间,气温回暖迅速,饮食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平淡。大热之品体内积热,大寒之物体内生寒,因而吃寒性食物,应佐以温热之品,服补阳之品,宜配以滋阴之物,以达阴阳平衡,寒热得当。可选择粳米、小米、豆类、春笋、芝麻、花生、莴笋、山药、赤小豆、菌类食物、苹果、橘子、樱桃等。适当进食瘦肉、鱼类等蛋白质类食物,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及绿茶;少吃油炸、煎烤、腌熏食物;不宜进食羊肉、狗肉、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

2 春季是养肝的季节

春季,为适应充满勃勃生机的自然环境,人体的新陈代谢会逐渐加强,而新陈代谢与肝脏的关系很大。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即疏通畅达之意),有保证全身气血运行顺畅的功能。肝又主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人体血量分布的作用。肝还能调节绪情、宣泄肝分泌的胆汁和帮助饮食消化吸收。所以,在春季,只有肝脏保持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保证人体气血和调、经脉通利、脏腑器官等活动正常协调,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勃的变化。因此春天养肝最为适宜和重要。

那么在春天里要如何注意保护肝脏呢?首先是合理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补充热量,减少脂肪摄入,防止暴饮暴食,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少吃油炸、熏烤食品,禁烟少酒。烟草中的许多有害物质要通过肝脏处理排除,吸烟不仅增加肝脏负担,而且会直接损害肝细胞。酒有散寒、升阳、活血的作用,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肝阳升发,但酒精90%在肝内代谢,饮酒过多不仅增加肝脏负担,而且会引起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

◎春季多食绿叶蔬菜可促使胰腺、肝脏活动加速,促进胆汁、胰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吸收的效果。

◎春季补水,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除,还可降低代谢产物的浓度,减轻毒物对肝的损害,起到“内洗涤”作用。

其次要正确选择适宜食物。春季为肝功能旺盛之时,肝气旺就会影响到睥,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证。如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功能偏亢,故宜选辛甘食物以养肝。而且,以选择平补、清补的食物为原则。具有这种作用的食物有养麦、燕麦、小米、薏仁、赤豆、芝麻、黑豆、核桃、苹果、橘子、大枣等。

三要注意补水。补水一可增加循环血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除;二可降低代谢产物的浓度,减轻毒物对肝的损害,起到“内洗涤”作用。此外,肝是人体内的最大腺体,补水有利腺液的分泌,尤其是胆汁的分泌。中老年人口渴中枢衰退,往往不觉得渴,饮茶不但可清肝明目,助消化,去脂降压,而且有防癌作用。

四要合理用药。春季是许多疾病的复发季节,体弱多病者往往药不离口。而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部要经过肝处理加工后转化成水溶性化合物经肾排出体外。随着年龄的增高,肝细胞脂褐质、胶原质和弹性蛋白贮量增加,蛋白质合成减少,酶活性降低,肝血流量减少,使药物转化强度减慢。药物(包括保肝药物)应用不当就会使肝产生蓄积性中毒。为此,中老年人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尽量少用药,尤其是切莫滥用镇静剂,以防引起药物性肝炎。

◎养肝需注意合理用药,尤其是中老年人,切莫滥用药物,以免引起药物性肝炎。

此外,中医还认为“肝开窍于目”,即肝与眼睛的关系较为密切,故春季养肝还应特别注意眼睛的保健和视力的维护。

3 春季是进补的好时节

春暖花开,万木复苏,蛰虫惊醒,天地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脱下冬衣,换上春装,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顺应一年一轮回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又到了春令进补的大好时机。而春补不同于“以调理为主,清热排毒”的秋补,又不同于“以补元气为主,滋阴壮阳”的冬补,更确切地说,它更应是冬补的延伸与补充,虽补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养身健体。

春天进补应根据气候渐暖、人体阳气逐渐上扬的特点,以清补、平补为原则,选用扶助正气或补元气的食物,如人参、银耳、大枣、鸡肉、山药、何首乌、枸杞子等。身体虚弱者,鸡蛋、牛奶、豆浆、蜂蜜、核桃等宜每日坚持食用。有些体弱者,入春后往往感到困倦,表现为疲乏嗜睡、精神不振、胃纳欠佳等,此时可用健脾和胃的食物,如金橘、山楂、芦柑、大枣、白萝卜、番茄、草莓等。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季宜养肝,养肝不但益脾胃,而且可以明目。养肝食物有桂圆、香蕉、菊花、莲子、胡萝卜、红薯、甲鱼等。

◎春天进补应根据气候渐暖、人体阳气逐渐上扬的特点,以清补、平补为原则,如身体虚弱者,可每日坚持食用鸡蛋。

春天进补要注意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有的地方春雨连绵,气候寒湿,有的地方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因此,人们的生活起居必须御风寒之邪或风热之邪。若衣被无度,饮食失节,起居不避外邪,往往会感受风寒之邪或风热之邪而致病,最多的是感冒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或者是引起旧病复发。在春天,人体毛孔顺应气温逐渐升高的环境逐步舒开,但春寒未退,乍暖还寒,就使得风寒有可乘之机,容易侵入人体肌骨,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自古有“草芽发,百病发”之说。

现代医学也发现,春天气候多变,容易使人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另外,老年慢性气管炎、哮喘,也易在春天发作;心、脑血管疾病,也都是在春季容易发作,所以,春天应重点防范这些病症。针对这些容易发作的病症,食补也就有所侧重。

4 升发的季节饮食注意养阳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和世间万物一样,是阴阳二气互相作用的结果,人体的阳气有温暖身体,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推动血液循环,抵抗有害因子侵袭等许多作用。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一切生命现象,不论植物、动物,还是人都遵循这个规律。

阳气的特性是喜欢自由自在地生长活动,最怕被压抑和约束。而春季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应,处于逐渐上升趋势,各种生理功能逐渐活跃,新陈代谢将日趋旺盛,最有利于生精血、化精气,充实人体的组织器官。另一方面人体的皮肤腠理由致密开始变得疏松,体内的阳气开始向外开泄。所以,春天是升发的季节,应该特别注意养阳。

所谓养阳,指的是顺从阳气向上向外生长的特性,使人体的阳气得到长养和疏放。中医认为只有养阳,才能顺应春季的变化,少生病或不发病。有阳虚症的患者,如能从春天起就注意多补养阳的食物,就可以减少在冬季的发病。所以,在饮食方面,春季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外,葱、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下面,我们一一论述之。

(1)葱

◎葱所含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葱蒜辣素,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在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节,吃些生葱有预防作用。

葱主要有大葱、小葱之分。大葱也就是一般说的“经冬不死,夏衰冬盛”,具有耐寒性质的冬葱。立春前后,由于节气和土壤的变化,这个时候的葱是一年中营养物质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葱是常用辛香调味品,可增加特殊清香,除腥膻味,进食开胃。可生食、可熟食。中医学认为,葱一身都是药,其味辛、性温,叶能利五脏,消水肿;葱白可发表散寒,通阳发汗,解毒消肿;葱汁可散瘀血,止痛,解毒;葱根能治便血及消痔。

(2)春韭

韭菜四季常青,终年供人食用,但以春天吃最好,正如俗话所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性温,最宜温补人体阳气,故又称“起阳菜”。其质地柔嫩,气味辛香,既可以作荤菜的配料,也可以单独成菜,还是传统制作包子、馄饨、水饺的馅料。但韭菜不易消化,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此外,阴虚有热及热性疮疡、目疾等患者忌服。亦不可与蜂蜜及牛肉同食。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性温,最宜温补人体阳气。

韭菜味甘辛、性温,具有温中补虚、调和脏腑、益阳的功效。阳虚肾冷、阳痿或腰膝冷痛、遗精梦泄,可用韭菜250克,核桃仁60克,同香油炒熟,1日食完。照此连吃月,有较好疗效。脾虚腹泻可取大米100克,煮成稀粥,再将鲜韭菜60克,洗净切断,加入其中,调盐温服,每日1剂,连服6剂可健脾止泻。

5 春季适宜多吃的几种食物

春季是冬夏季风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争雄,旋进旋退,时寒时暖,乍阴乍睛,天气变化无常,正如民谣所云:“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在这个季节里,人们不仅要合理地调整饮食,还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春季食用的食物,以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下面的这几种食物可在春季适当地多吃。

(1)樱桃

樱桃肉质鲜美,甘甜爽口,色泽鲜红,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等。其味甘、酸、性温,有滋养肝肾、涩精止泻、益脾养胃、祛风除湿等功能。可治疗身体虚弱、遗精腰酸、四肢不仁、风湿脾痛等症。经常食用樱桃,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樱桃含铁质较多,因其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的作用,所以对补肝肾颇有好处,此外还有防治贫血的作用。另外,脾胃虚寒导致的消化不良者,可在饭后食用几个樱桃,效果较好。樱桃核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樱桃核中放入适量醋,炒后研末,每次用开水送服15克,每日三次,可治疗疝气痛。

(2)荠菜

荠菜又称“报春菜”,每至清明节前后,其茎叶鲜嫩,是采食的大好时节。荠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糖类、无机盐类及钙、磷、钾、铁等。据分析,荠菜的可食部分高达80%,是理想的野菜佳品。荠菜吃法很多,既可凉拌,也可以炒、煮,吃起来皆清香可口,鲜而不俗,别有一番风味。通常在食用前去根洗净,入沸水中微焯即起,再用冷水漂净,挤去水分即成。这种吃法,不仅保持了荠菜的原味及营养成分,而且色绿喜人。民间还将荠菜剁碎制馅做包子、饺子、春饼、春卷等。荠菜入汤味佳,清香扑鼻,可增食欲,使胃纳佳而增寿,故又称“百岁羹”。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淡、性微寒,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热利尿。主治咯血、便血、妇女崩漏及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病等。

◎每至清明节前后,荠菜茎叶鲜嫩,是采食的大好时节。荠菜的吃法很多,既可凉拌,也可以炒、煮,吃起来皆清香可口,鲜而不俗,别有一番风味。

(3)春笋

春季正是竹笋嫩肥的时节,春笋肉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磷、钙、铁,还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食用春笋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因其具有吸收别种食物鲜味而构成更加鲜美的特点,最好是与肉、禽、鱼、蛋等荤食合烹,也可以辅以豆制品、食用菌、叶菜类等素菜同烧。如果单独烹炒,不仅味道不鲜美,而且有涩味和麻舌感。竹笋味甘、性微寒,可清热化痰,和中润肠。对肺热痰嗽、食滞腹胀等症可作为辅助食疗。由于它属于高蛋白、低淀粉、低脂肪的天然食品,常食对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有益。但因其难于溶解的草酸钙含量较多,且性偏寒,患结石、肾炎及脾胃虚寒者最好不吃。

◎春季正是竹笋嫩肥的时节,春笋肉中,含有蛋白质、磷、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竹笋味甘、性微寒,春季食用可清热化痰,和中润肠。因春笋具有吸收别种食物鲜味而构成更加鲜美的特点,最好是与肉、禽、鱼、蛋等荤食合烹。

(4)食用菌

近来不少医学专家认为,春季可添加食用菌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作菜肴以防病保健。黑木耳富含矿物质铁、钙,还含有抗癌物质。钙对人体肌肉、心、脑等细胞的功能起主导作用。银耳的有效成分银耳多糖具有软化血管、抗肿瘤、抗炎、抗放射作用。从人工培养的鲜蘑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有一定疗效,鲜蘑菇常作菜肴食用对肝炎病的康复有效。另外蘑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大肠肝菌有抑制作用,常食蘑菇还可预防癌症。所以食用菌是春天的天然保健营养品。

(5)大蒜

大蒜味辛辣、性温。为烹调常用调味品,也是家庭饭食主要的辅助食品。生食、熟食皆宜。可增进食欲,开胃进食。本品的药用价值甚高,中医认为它可温中散寒、行气消积、解毒杀虫。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由于含有大蒜辣素的挥发油,大蒜有较强广谱抗菌作用及抗真菌、抗原虫作用。春天食用大蒜有益于抗菌防病。大蒜中的脂溶性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力,因而被列为防癌食物。此外,大蒜还有降脂、降压等作用,可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

(6)香椿

◎香椿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固精止血、止泻杀虫等功能,春季食用对多种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香椿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C、纤维素、钙、铁、磷等。祖国医学认为,香椿性寒、无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固精止血、止泻杀虫等功能。香椿煎剂能够抑制肺炎球菌、伤寒杆菌、费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治痢疾有时比痢特灵要好。我国民间也有不少用香椿治赤白久痢、痔疮出血、赤白带下和食欲不振等症的。《本草纲目》里也说,香椿可以“祛风、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香椿煎服对许多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6 春季应该少吃的食物

春季自然界万物开始萌生、发芽,尤其是植物的萌芽泛青,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人体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也开始活跃。饮食上应配合此时节特点,应避免吃油腻生冷之物,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少吃以下这些食物。

(1)肥肉

冬季,人们为了抗御外界的严寒必须调节自身的体温,会比其他季节摄入更多含脂肪和蛋白质丰富的动物食品。但是,进入春季之后,周围的气候环境日趋温暖,人体用以抵抗外界严寒的热量消耗日渐减少。此时,若继续不管一切地大吃肥肉,身体发胖是免不了的。这不仅会影响到人体的外形美,更主要的是可能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另外,我们知道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吃肥肉会引起发病。这是因为肥肉中的动物油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多呈凝固状态,且熔点较高。研究表明,油脂的熔点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体对其的吸收率,熔点在37℃以下者,吸收率可达97%~98%;熔点在37℃~50℃者,吸收率为90%;熔点超过60℃则难以吸收。动物油熔点较高,故吸收率较低。同时,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已受到损害,肝脏的代谢功能下降,若再食用肥肉,会出现吸收差、食欲欠佳等情况。同时,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可使血脂升高,对有脂肪肝趋向的患者不利,故肝炎患者不宜食用肥肉。

(2)腌制食品

立冬过后,民间有自己腌制香肠、腊肉、腊鱼之类的肉食品的习惯。为了使这些腌制品外观好看,能保持新鲜和存放一定的时间,在大批量的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加入一定比例的亚硝酸钠。这过量的亚硝酸钠,会使人体的血液失去携带氧的功能,导致肌体细胞组织缺氧。同时,亚硝酸钠还能在胃中与胺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同时,随着气温的上升,腌制食品还可能发生霉变,食用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腌制的肉类食品不可多食。

(3)酒

◎随着春季湿度的增加,保存不好的腌肉制品可能变质,食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自古以来,“春”和“酒”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古人甚至把酒直呼为“春”,买酒不说买酒,而称“玉壶买春”。在许多名酒中仍保留着“春”的名称,“剑南春”、“燕岭春”等都是海内外颇负盛名的佳酿。酒在医学上一向被认为是既有益又有害的饮料。

春天饮酒宜少且要因人而异,少量饮酒,有助于人体内阳气的生发。能开胃沁脾,增进食欲,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对某些慢性病也有治疗作用。但由于酒精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酒精浓度越高或喝酒量越多,就愈容易发生酒精中毒而出现醉酒现象。春季能量消耗减少,酒是高能食品,多饮必然会使体内热蓄积,影响健康。

7 食用野菜和花的注意事项

进入春季,在田野、路边、园内、宅前屋后陆续自出的野菜是人们喜爱的菜蔬。在我国常见的野菜有:荠菜、天精草、盐蒿菜、灰雕菜、苕子头、荞荞菜、野苋菜、地耳、野蕈等等。下面我们把常见野菜的食用方法简述如下:

(1)枸杞

◎枸杞生长在肮脏的地方,菌毒多,因此最好能掐采雨后抽出的嫩苗叶食用较好。

枸杞地上部分又称枸杞头、天精草,食菜头嫩茎、嫩叶,有明目、壮骨、清肺热的作用。枸杞生长在肮脏的地方,菌毒多,因此最好能掐采雨后抽出的嫩苗叶食用较好;如无雨采食时,必须采短苗,在水中多洗几次,浸泡一个小时以上再洗。洗净的枸杞头在开水锅里煮熟捞起,用清水漂洗后挤成团,切碎拌以油、盐、酱油,加点蒜泥,即可食用。

(2)荠菜

食其全棵。它毒性较小,有开胃、补脾、利肝、消水肿的功效。味鲜,既可煮粥,又可炒食,还可炒熟加些配料(如茶干、虾米)作春卷馅心,饺子馅心,但要漂洗干净。

(3)马齿苋

马齿苋又名马齿菜、马齿草、五方草,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

马齿苋性寒,味甘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水去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等功能,主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还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

(4)苦菊

苦菊属菊花的一种,又名苦菜、狗牙生菜,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是清热去火的美食佳品。因其味感甘中略带苦,且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受到广泛的好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苦菊味略苦,颜色碧绿,嫩叶可采食,可炒食或凉拌,是清热去火的美食佳品。因生吃略带苦味,可用开水烫一下制熟,以祛除苦味。苦菊可炒肉、做汤,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烫后蘸面酱食用。

◎在食用野菜前应注意辨别、了解其食用的程序等,如黄花菜须经开水烫过或炒熟后才能食用,生吃可能会引起呕吐,头昏等中毒症状。

(5)蕨菜

蕨菜又名蕨儿菜、龙头菜,是一种营养丰富兼有食用与药用价值的纯天然的野生山野菜。它性寒味甘,有清热滑肠、养阴益气、健胃固肾、利尿安神等功效。

蕨菜吃起来鲜嫩滑爽,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誉。蕨菜的食法很多,炒、烧、煨、焖都可以。在现代菜谱中,用蕨菜烹调出的名菜有木须蕨菜、海米蕨菜、肉炒蕨菜、脆皮蕨菜等多种。这些菜肴素以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深受食客的青睐。蕨菜叶呈卷曲状时,说明它比较鲜嫩,老了后叶子就会舒展开来。

需要注意的是,绿色植物对于大气具有净化作用,不但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和固体悬浮物,而且对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过滤作用。但现在污染严重,很少能找到纯净的野菜。人们食用了污染的野菜对身体危害很大,严重的还会引起食物中毒,特别是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工厂和居民区附近以及受污染的河流、水体附近的野菜更不能食用。

另外,春季到来,迎春、玉兰、樱花等陆续开放,很多人在拾花瓣回去食用。虽然很多花卉都可食用,而且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人们养生长寿的佳品。但是也有一些花卉是有毒的,如夹竹桃、曼陀罗、五色梅、黄杜鹃、石蒜、乌头、变叶木等等。这类花卉在平时对人的健康不会有多大影响,但若是误食了,则会带来不良反应;还有些花,对少数人来说会有过敏反应,例如水仙花、报春花等等。

所以,食用花卉时,务必辨别清楚,了解其营养、医用价值。对于还不认识不了解的花卉,千万别贸然食之,以免中毒。还有的花卉虽可食,却有一定程序,例如黄花菜,须经开水烫过或炒熟后才能食用,生吃则可能会引起呕吐,头昏等中毒症状,亦应注意。

夏季饮食

1 夏季饮食的基本原则

在自然界的四季变迁中,由于气温周而复始的寒温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荣枯也明显具有规律性。所以,不同季节,人们生理变化所需要的饮食物和所能得到的食物也不完全相同。夏天炎热而多雨,人体消耗较大,为了保持机体的健康,更须合理调配饮食。

(1)根据五味选择夏季饮食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分别与肝(春天)、心(夏天)、脾(长夏)、肺(秋天)、肾(冬天)相配。中医学认为苦味的食品能泄热,能燥湿,能止泻。由于平时人们偏于多吃肥甘可口的食品而不喜欢苦味,往往导致人体阳有余,阴不足。尤其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人营养过剩,造成内热蕴积,所以,一年四季均应适当增加进食苦味食品,夏季尤应如此。苦味食品所含生物碱类物质具有消炎退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按中药理论,一般苦味的食品,如苦瓜、苦菜、马兰、茶等,既可清心除烦、醒脑提神、消炎祛暑,还能增进食欲,健脾燥湿,特别是夏至后一阴生,即长夏之际,湿气较重时,更应注意摄入一些苦味的食品。当然,也不能毫无节制地滥服苦味食品,否则反而会损伤脾胃阳气。中医学根据五行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提出的夏季饮食调养原则,提到夏季要增加辛味食品的摄入,值得引起注意。因为辛入肺,辛味的食品可以补养肺气,但辛味的食品偏于热性,顾忌夏天的炎热,许多入不敢摄入,但实际上,夏天适当吃一些辛温的食品反而会有利于散热。

另外酸味食物能收、能涩。夏季汗多,适当食酸能敛汗,以防汗多耗气伤阴;在肠胃功能低下、易患腹泻的夏季,适当食酸还能止泻。另一方面,酸甘生津,即又酸又甜的食品,如番茄、杨梅、梅子、山楂等,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之功。

◎苦瓜既可清心除烦、醒脑提神、消炎祛暑,还能增进食欲,健脾燥湿,特别适合夏季食用。

◎山楂味酸,夏季汗多,适当食用能敛汗(酸味食物能收、能涩),以防汗多耗气伤阴;在肠胃功能低下、易患腹泻的夏季,适当食酸还能止泻。

《遵生八笺》在谈到夏季的饮食时说,夏季的第三个月,应增加咸味食品,减少甘味食品。咸味属肾,有利于滋补肾脏。此外,夏季出汗多,钠盐的丢失较快,故可适当吃一些咸味的食品。烹饪菜肴时味道可调得稍咸一些,及时补充钠盐,而且还可促进食欲。中医学认为,甘甜的食品如各种糖、蜂蜜、蜜饯、甜饮料等,会助湿生痰,不仅易使人发胖,还会妨碍脾胃的消化,减少食欲,故懂得养生的人,都强调节制甜食。其实,一年四季都应少吃甜食,而夏季气候潮湿,脾胃功能低下,更应减少甜食的摄入。

除了上面提到的五味外,还有一种味道很弱的淡味。中医学认为淡味食品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如冬瓜、空心菜、薏米等。夏季湿气重,再加上饮水多,易致水湿困脾,宜多吃淡渗利水的食物。

(2)夏宜化湿

所谓“外湿”,即由于阴雨连绵不断,气候潮湿,影响皮肤的功能,使汗出不畅,影响了血液的运行,使血液循环欠于流畅,因而使人周身困乏,甚或骨节酸痛,也有的表现为头重如裹,或昏昏欲睡,湿由外来,故在治疗上,仍当驱之外出。芳香祛湿的药物就具备这一功能,常用的药物有藿香、佩兰、生苡仁、陈皮、炒防风之类。

在梅雨季节,受到外湿或脾虚生湿困扰的人除了用芳香祛湿或健脾化湿的治法外,在饮食方面还宜注意,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少食或不食肥甘厚腻。所谓“肥甘厚腻”,是指大鱼大肉,红烧熏烤之类,还有酒酿、八宝饭、猪油年糕之类的甜食。因这些食物和菜肴难以消化,从而影响胃肠功能正常的发挥,使所食食物中的营养既不易消化分解,也不能很好地被吸收,而停在胃肠道内。这些停留在胃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反而成为胃肠功能活动的障碍物。这些停滞的障碍物,中医学将它概称为“湿”,或曰“湿滞”。其机理称“甘能生湿”,或“肥甘助湿”。脾虚体质,称为“脾虚生湿”,所以不论是受外湿侵袭的还是脾虚生湿的,对肥甘厚腻食物,还包括含糖多的瓜果,应严格禁忌。

(3)勿令太饱

自古以来,中医就十分强调节制饮食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谚语说: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经常饱食会加重胃肠负担,使消化液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胃部饱胀不适,久而久之,将导致胃肠慢性疾病,影响人体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夏季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低下,更应注意节食,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晚餐不宜过饱。为了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在用餐次数上可多一些。否则易使胃肠受损,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4)三餐须定时

◎理想的早餐是牛奶(豆浆)、鸡蛋、全麦面包。

养生保健历来强调三餐要定时,但这一点在夏季尤其重要。三餐定时对机体能量的均衡很有好处,夏天人们早起迟睡,进餐时间应控制在早餐7:00左右,午餐12:00,晚餐6~7点。因白天体力消耗较大,故特别要吃好早餐。理想的早餐是牛奶(豆浆)、鸡蛋、全麦面包。下午及晚间可适当吃点“小吃”,故有人称其为“五餐”。夏天天黑得晚,有人把晚餐放在很晚才吃,或临睡前又“大嚼”一番,这样做对健康极为不利。饱餐后很快入睡,这时胃肠蠕动减慢,导致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既妨碍了正常的消化吸收,又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和泌尿道结石,还是引起肥胖的一大原因,故应尽量避免。

(5)饮食要卫生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极易变质,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所以,夏季饭菜一定要新鲜,最好是现做现吃,如果吃不完,最好放进冰箱。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极易变质,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据统计,每年6~7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就是因为这时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细菌生长繁殖。俗话说:“病从口入”,故夏季尤其要把好“饮食关”。具体做法是:饭菜一定要新鲜,最好是现做现吃,每天吃剩的食物,有条件的要放进冰箱,第二天吃时必须烧透。瓜果一定要洗净后方可食用,可先用自来水清洗,然后再用84消毒液浸泡,最后以冷开水冲干净。制作凉拌菜时,菜刀和砧板一定要生熟分开,蔬菜也必须烫透才吃。

2 夏季进补宜清淡

夏天重视进补是非常必要的,补得好,不仅可使你安然度夏,而且还会使机体做好换季的准备。但倘若不懂补的原则,方法错误,又会适得其反,成为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那么应当如何进补呢?一般说来,夏天人的胃酸分泌减少,加之饮水较多冲淡胃酸等原因,导致机体消化功能较弱,故饮食应清淡一些。应多吃营养丰富、气味清淡之品。

但是,清淡不等于素食。人体健康需要多种营养物质,而食物又是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素菜中虽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可是缺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夏天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使身体在秋收冬藏时失去协调。所以,夏天也要适当吃些荤菜,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方法,不要做得过于油腻。

此外,配菜时注意色彩搭配,并多换花样,以增加食欲。夏天蔬菜品种多,选择余地大,可充分利用色彩这个健康的“第二营养素”进行养生。若工作劳累,心身疲惫,心情不悦时,餐桌上可多加点绿色和白色的菜肴,以舒缓情绪,愉悦心理,促进消化。

有人观察发现,荤素搭配的菜肴最富有营养,故夏天应当多吃。如水饺、馄饨、包子、馅饼等各种带馅食品,其馅是由猪肉、牛肉、鱼肉、鸡蛋、虾皮、木耳、豆腐、植物油和韭菜、芹菜、冬瓜、茄子及葱姜等调味品制成,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对健康十分有益。特别是老年人,大多有牙齿松动或缺牙等现象,咀嚼功能很差。各种馅料经过切碎加工,既细又软,容易消化吸收,尤其适合老年人食用。此外,由于各种蔬菜是菜馅的主要原料,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老年人食后可明显增加胃肠蠕动,这对通便、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以及预防各种癌症,都有重要作用。

◎夏季菜肴特别注重色、香、味俱全,但有些菜不宜配在一起。如“小葱拌豆腐”,因豆腐中的钙与葱中的草酸结合会形成草酸钙,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二者最好不要放在一起吃。

总结来说,夏季进补可掌握以下原则:其一,夏季中的长夏时节,湿气甚重,常会影响人体的脾胃功能,故应选些具有化湿作用的清淡食物,以利脾气的运化。其二,夏暑天气酷热难当,往往出汗量较大,容易耗气伤阴,故又宜多食些有益气阴的食品,但不可过于滋腻。

3 伏天消暑的饮食宜忌

不少人一到夏天,特别是三伏天,总觉得身体不适,头晕、头痛、疲乏无力,有时会感到胸闷气短、毫无食欲。严重者,还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是不是生病了呢?到医院去检查,也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病变。而到秋凉气爽之后,上述一切症状,都会不药自愈。这种情况,民间俗称为“苦夏”。

为了预防或减轻“苦夏”,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在饮食上也要注意,以下是一些伏天消暑的饮食宜忌,希望对你会有帮助。

(1)宜主动饮水

主动饮水是夏季科学饮水的首要环节。失水是早衰和夭寿的主要原因,而夏季尤易失水。所以,此时应当积极补水。其关键是定时主动饮水,即口不渴时也要进行“必须的”喝水。

平时养成多喝水的习惯,还能充分发挥水对尿道的“冲洗”作用,避免细菌繁殖,预防尿路感染。有人平时不喝水,口渴了才大量饮水,这是很不科学的。大量的饮水,不仅不能迅速补充身体所需水分,还会因为胃肠水太多,妨碍胸膈肌活动而影响正常呼吸。同时,大量水分子进入血液,突然加重了心肺的负担,使心肺功能异常,对心肺功能不良及年老体衰之人,影响更为严重。正确的方法是,经常地、主动地、少量地饮水。

(2)宜适量补盐

盛夏酷暑,人体大量出汗,持别是当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等则出汗更多,机体则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但不能单纯喝一些清凉饮料,还应加适量的盐,以补充体内损失的盐分。

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而氯和钠这种元素对人体都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钠在人体内能产生渗透压,能促进机体组织细胞内外水分的流通,维持体内水分的正常分布,起到阻留水分的作用。人体内如果缺少钠,尽管大量饮水,水分就会随着汗和尿排出体外,仍起不到补充体内水分的作用。因此,在夏季饮料中加入适量的盐(加入量以0.2%~0.3%为宜),既可以消暑解渴,也有利于防止肠道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3)宜进食温热饮食

◎凉拌菜清凉可口,是夏季颇受欢迎的菜肴之一,如用黄瓜做凉拌菜,清凉爽口,营养美味。

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主张夏季应“饮食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也就是说,夏季的饮食要稍温热一点,不要太寒凉,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饮食的温度不要太冷,以微温为好,也不宜太热,否则会使出汗太多;二是指应适当进食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辣椒、大蒜、生姜等,可增进食欲,祛除湿气,有微微发汗的作用,利于散热。特别是夏至后,夜半一阴生,以及长夏湿重之时,更宜服一些温热的食物。性温的食品还能助长阳气,所谓辛温养阳,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4)宜吃凉拌菜

凉拌菜清凉可口,是夏季颇受欢迎的菜肴之一,如黄瓜、西红柿、空心菜、白豆腐等,都可用来凉拌冷食。制作凉拌菜比较正确的方法是:最好先将蔬菜入沸水锅中烫一下,以消毒杀菌;如直接凉拌,则应特别注意菜的清洗和消毒,然后再用醋、大蒜、姜、食盐、香油等调味,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大蒜和醋能解毒,可以预防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姜可温中祛寒,能促进消化。凉拌菜切忌用猪油,也不宜用茶子油和菜籽油。有的人喜欢先放盐,使蔬菜内部的水分渗出很多,然后弃去水分,这种做法会损失部分营养成分,应加以避免。另外,用来凉拌的蔬菜越新鲜越好。

(5)宜以苦为补

苦味,在五味中是不爱人们欢迎的,且从中药的性味功能来说,凡苦味的药物,都有泻火或通下的作用。苦味从分类来说属于泻药,并没有补益的作用。这里提出了“以苦为补”的原则,岂非矛盾?从表面看,这确实有些不合补益的原则。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夏季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是可以起到补益作用的,但这是间接的。苦味食物具有泻火清暑的功能,而夏季之人,正是心火易旺,且又汗多伤津,常吃些苦味的食物,心火平息,减少了出汗,可以保存津液。正像打仗一样,大量地消灭了敌人,就保住了自己的有生力量,这就是“以苦为补”的意义所在。现代营养学家也提出夏季宜多食苦味食物,能有助你安全度夏。

◎冷饮不像热饮料能增加出汗,反而会使汗液分泌减少,故实际散热不多。而且多饮用冷饮会刺激胃部,导致消化不良。

(6)忌喝过冷饮料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喜欢吃冷食、冷饮,如冰淇淋、冰汽水等,冷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走体内的相当一部分热量,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使人暂时觉得内外凉爽。但事实上冷饮的解暑止渴作用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冷饮不像热饮料能增加出汗,反而会使汗液分泌减少,故实际散热不多。

另有研究发现,各种果汁的最佳食用温度为10℃左右,此时味道最香甜。冰棒、冰淇淋等冷饮最佳食用温度是6℃~10℃,这时味道好,而且不会强烈刺激胃部。故饮料并不是越冷越好。

◎夏季不能用啤酒作为解暑饮料,在工作期间,特别是行车司机,更不能在热天用啤酒止渴。

(7)忌多喝啤酒

每当盛夏酷暑,不管黄啤、黑啤,都倍受欢迎,有些人甚至整个夏天全用啤酒来充当一切饮料。据说啤酒有解渴、消暑、生津的功效,这实际是一种讹传。事实上啤酒不能用作解暑之用。有人随机挑选50名身强力壮的青年作了一次试验,让受试者每人空腹喝2瓶中等浓度的啤酒,然后每30分钟对受试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作一次检测,结果是脉搏频率增加88%,上臂反应能力下降38%,静站能力下降20%,协调性和思维能力明显下降。其原因就是酒精对人体影响的结果。啤酒中的酒精含量虽不多,但是为了解渴,一连喝上几杯,甚至几瓶,这样酒精总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就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表现为酒精中毒或醉酒,机体对各种反应能力显著下降。酒精刺激还会使血管扩张,出汗增多、口渴加剧,常常会促使用暴饮来解渴,造成恶性循环,增加了心脏负担,并有胃肠道黏膜的损伤,也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或事故。因此,不能用啤酒作为解暑饮料,在工作期间,特别是行车司机,更不能在热天用啤酒止渴。可以适当饮用温开水、淡盐开水、茶水或矿泉水来消暑解渴。

4 夏季适宜多吃的几种食物

当进入盛夏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给人以闷热难耐的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长夏。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可是,夏天炎热而多雨,人体消耗较大,为了保持机体的健康,更须合理调配饮食。如何选择食物,使身体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而且能适合夏季的人体特征,这其中很有学问。以下几种食物,大家不妨多吃。

(1)豌豆

◎豌豆营养丰富,具有调和营卫、补中益气的功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常食用。

豌豆也是初夏的豆类,与蚕豆同时上市。豌豆也有好多异名,如回回豆、毕豆、青小豆、青斑豆等。李时珍说:“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宛名。”

豌豆性平,或曰微寒,味甘,无毒,具有调和营卫、补中益气的功效。其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赤霉素A2、凝集素、止杈素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经常食用豌豆,对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3)绿豆

绿豆性寒,味甘。用绿豆衣煮汤,稍加白糖,可作为夏令的饮料。《食物中药与便方》一书指出:绿豆适用于治疗中暑、烦渴,并有良好的解毒作用。食物中毒、药草中毒之轻者,可用绿豆30克,用水浸泡后,水磨去渣取汁,不断灌服。

至于作夏令解暑饮料的绿豆汤,煮法上还有一点讲究:取绿豆若干,淘净,下锅加水,用急火煮沸后,取其汤待冷,其色清碧,饮之方能有解暑之功。若煮久则色浊豆烂,成绿豆粥,即无解暑的功效。

(3)薏苡仁

薏苡仁又名米仁、苡仁、菩提子、六谷米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米仁性微寒,味甘淡,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米仁炒焦后服用,有止泻的功效。夏季黄梅时节,由于空气潮湿,有些人常因此身疲力乏,四肢无力,食欲差,或大便易泻等,若用薏苡仁15~20克,炒焦黄煮汤服,或用以煮粥食,颇具良效。

◎甜瓜性寒,为夏日解暑佳品,但因其性冷,易伤脾阳之气,注意不要过量食用。

(4)甜瓜

甜瓜亦名甘瓜、果瓜、香瓜,其品种较多。甜瓜内含有球蛋白、谷蛋白以及半乳聚糖、葡萄糖等。甜瓜性寒,味甘,或曰有小毒。其毒在瓜蒂,故食前必须去蒂。甜瓜为夏日解暑佳品。甜瓜虽为解暑佳品,但其性冷,易伤脾阳之气,故不能因其甜香而多食,多食往往引起腹痛泄泻。凡贪食甜瓜而致腹胀或泄泻者,可用李时珍介绍的救治方法:取麝香少许,用凉开水送服。

(5)西瓜

西瓜是消夏解渴的佳品,古称之为“天然白虎汤”、“夏日瓜果之王”。俗语说“热天半个瓜,不用把药抓。”可见西瓜是一种既能防病,又能治病的天然营养保健佳品。西瓜中所含的糖类、盐类、维生素B3等。有改善肾炎病症的功能,对某些炎症初起、病情尚轻的肾炎、膀胱炎患者,适时吃些西瓜,有很好的效果。暑天人们露天工作、游泳、旅行等,很容易因为过分受阳光暴晒而中暑,如能及时吃些西瓜,则可以预防中暑的发生。患糖尿病或醉酒者,吃些西瓜,可起到利尿解毒的功能。西瓜不但瓜瓤功效奇特,而且西瓜的蔓、根、叶、皮、籽也都有药用价值。西瓜子有降血压的作用。西瓜皮有解暑祛热、消炎降压的功效。用新鲜的西瓜皮涂擦面部,再用清水洗净,可防止面部色素沉着,使面部光滑细嫩。西瓜的根和叶煎汤内服,对腹泻、肠炎有一定疗效。

◎西瓜是消夏解渴的佳品,可以预防中暑的发生,对暑热初起,排尿量少且呈金黄色,甚至尿道刺痛者,适时吃些西瓜,不适的症状就会消退。

(6)杨梅

杨梅性微温,味甜酸,青时酸甚,熟则甘甜微酸。唐代孟诜在《食疗本草》中指出:(杨梅)“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烦愦”,即心烦意乱。杨梅有消食、解酒毒之功效,所以古代就用杨梅酿酒,称为“梅香酎”,是非常珍贵的名酒。现在也有杨梅酒,其制法是以鲜杨梅若干,浸入低度的白酒内,以浸没为度,密封10天后,即可饮用,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在夏季,如因饮食不洁或不节引起腹痛、吐泻,饮杨梅酒半杯(20毫升~30毫升),有一定疗效。

◎黄瓜有清热解渴,利水道,并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此外还有润肤作用,非常适合夏季食用。

(7)黄瓜

黄瓜性寒,味甘,蒂部有苦味,含有小毒,食时宜去之。功能清热解渴,利水道,并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黄瓜含有多种糖、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挥发油等。食用黄瓜的方法,有凉拌。因黄瓜性寒,故常与蒜泥或姜末同拌,加香油、精盐、味精,清凉香脆,可免寒中腹泻。熟食有黄瓜嵌肉,加姜、葱,然后蒸熟食之,为夏令常食之佳肴。

黄瓜还有润肤作用。市售的黄瓜洗面奶,便以黄瓜提取物为主要原料。

(8)苦瓜

苦瓜又名锦荔枝、赖葡萄。其性寒,味苦,能除邪气,解劳乏,清心明目。清人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青者除热,明目清心。熟者养血滋肝,润脾补肾。”我们必须明确,两位医家所说的生熟,是指苦瓜生长时间的长短。生者,即苦瓜未成熟时皮呈青色;熟者,是指成熟之瓜。因此,食用苦瓜,若欲解暑清心,则用带青的;若用以补益,则用黄熟的。

◎苦瓜性寒,味苦,夏季食用苦瓜不仅能解暑清心,还可防治痱子。

苦瓜果实中含有苦瓜甙、葡萄甙、5~羟基色胺和多种氨基酸。所以苦瓜不仅能解暑清心,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夏日吃苦瓜,还可防治痱子。有人报道,其治疗痱子的作用,远远超过痱子水的功效,声称:以苦瓜治痱子,是一种治本的措施。夏季易生痱子者,不妨一试。

(9)丝瓜

丝瓜有很多的药用价值。可入药者有丝瓜络、丝瓜花、丝瓜藤、丝瓜皮。丝瓜性凉,味微甘。李时珍说:“煮食除热利肠。”《陆川本草》说:“生津止渴,解暑除烦。”

丝瓜其性寒凉,不宜单独煮食。清代名医张石顽在其《本经逢源》中指出:“丝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故丝瓜煮食时常配性温之韭菜,是很适宜的,既保持其解暑除烦的功用,又可消除其寒滑的副作用。

(10)鳝鱼

鳝鱼,俗称黄鳝。全国除西北地区外,几乎到处可见,不论蒸、炒、炖或是油炸、红烧,乃至火烤,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鳝鱼营养丰富,所以民间有“六月鳝鱼赛人参”的谚语。

中医认为黄鳝肉性味甘温、无毒。主归脾、胃经,有补脾益气,除湿养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劳伤气血,产后虚损,腰腿酸软,足不任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腹中冷气肠鸣,湿热身痒等。

鳝鱼虽是一种美食佳品,但一定要买活的,吃鲜的。因为死鳝鱼体内含有较多的组胺酸和氧化三甲胺。鳝鱼一旦死亡,其体内所含的组胺酸便会在脱梭酶和细菌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有毒的组胺酸;鳝鱼死亡时间愈长,其所含毒性愈重。每个成人一次只需摄入100毫克即可引起中毒。

(11)姜

姜又称生姜、黄姜,属姜科植物。姜的品种按用途可分为嫩姜和老姜。嫩姜一般水分含量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除作调味品外,还可炒食,制作姜糖、做酱菜等;老姜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作调味品。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说明姜的药用价值之大,范围之广。姜虽然不能治百病,但确是一味良药,具有很好的治病保健的作用。中医学认为,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胃、脾经,具有散寒解表,温胃止吐,化痰止咳,解毒等功效,被誉为医家圣药。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生姜的作用,还在于调节人体的温度,尤其是皮肤与毛孔之间温度的调节。冬季气候寒冷,生姜可温暖血液,使体温上升而不怕冷。夏季气候炎热,生姜可刺激毛孔散热,使体温下降而不怕热。

5 夏季应该少吃的食物

夏天天气一天天热起来,人出汗多、消耗大,睡眠不足,消耗较大,最容易“上火”。这个时候,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方式来增加肌体抵抗力,保证旺盛的精力,在平时的饮食上除了要多饮水,应注意少吃下面的食物,避免上火,让你安然度夏。

(1)荔枝

荔枝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滋养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津液不足及贫血、胃寒痛、疝气痛等患者。但是,由于荔枝性温热,鲜荔枝的热性更强,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在炎热的夏季过度食用鲜荔枝,除了能导致发热“上火”外,还有可能导致“荔枝病”,轻则恶心、出汗、四肢无力,重则头晕、昏迷。这是由于荔枝中含有一种叫做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的物质,可使血糖下降,导致中毒性血糖降低性昏厥。古籍中载有“多食令人发虚热”,“鲜食过多,龈肿口痛,或衄血也”。故夏季吃荔枝应特别注意节制。

(2)蛇肉

以往大多数人认为蛇肉性寒,夏天食蛇肉可以消暑解热,不生痱子。据《虫类药物临床运用》一书记载,蛇类有温、平、寒三性的不同。温性蛇有:蟒蛇、蝮蛇、五步蛇、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滑鼠蛇。平性蛇有:赤链蛇、锦蛇、乌梢蛇、扁尾蛇、虎斑游蛇、灰鼠蛇。寒性蛇只有水蛇。可见大多数蛇属温性,寒性蛇较少而且有毒,并不是人们认为的越毒的蛇越凉。

阳盛高温的夏天如果食用温性蛇肉,有些人就会上火牙痛,出鼻血,生痱子、疖子等。如果火性体质,或患有高血压、肝炎等疾病的人,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故夏天应慎食蛇肉,尤其是温性蛇。

(3)其他动物类食品

包括各种肉、鱼、蛋类及动物内脏等,因为动物性食品不仅大多性属温热,易使人上火,又不易消化,而且更容易被细菌、寄生虫等致病生物污染,腐败变质,稍不留意就给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在夏季动物肉被寄生虫污染的可能性也很大,特别是不能吃半生不熟的动物类食品。

动物类食品,如放置于温度、湿度都差不多的环境中,鱼的腐败速度比畜肉要快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鱼肉的很多肌肉群被小股疏松的结缔组织所分割,细菌很容易随疏松的结缔组织进入肌肉“安营扎寨”;另外鱼肉含糖量少,糖转化为乳酸的量就较少,而乳酸可使肉酸度增高并发生僵硬,不利细菌繁殖,鱼肉僵直时间短,很快便进入蛋白质分解自溶阶段,使细菌迅速繁衍而致腐败。

植物性蛋白质的抗腐性相对较强,其所含的产生剧毒的氨基酸,远较肉类为少。故即使腐败,也不致像肉、鱼等那样产生多量剧毒,故对人体危害程度较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可放心大吃腐坏了的植物性食物。再者,在夏季动物肉被寄生虫污染的可能性也很大,特别是不能吃半生不熟的动物类食品。如有的动物肉内就含有旋毛虫、囊虫等,有的鱼含有肝吸虫等,这些都可使人感染而产生疾病。

◎酒性湿热,夏季长期嗜酒易伤肝脾而造成湿热内蕴,形成湿热体质,甚至引起泄泻、黄疸、肿胀等湿热病变。

(4)酒

中医学认为酒性湿热,长期嗜酒易伤肝脾而造成湿热内蕴,形成湿热体质,甚至引起泄泻、黄疸、肿胀等湿热病变。酒会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长期大量地喝烈性酒,会麻痹人的中枢神经,抑制消化功能,升高血压,损伤心、肝、肾等脏器。夏季气候又湿又热,人的气血已处于流通旺盛状态,尤其是体表气血更为充溢,而消化道等内脏功能则相对较弱,故夏季更应节制喝酒。

◎ 烤、炒和炸的坚果,吃了之后容易让嗓子发干,身体燥热,甚至有些人会有“上火”症状,夏天要减少食用。

在端午节,民间有用雄黄泡酒喝的习俗,认为可解毒辟邪,但雄黄的毒性很强,不应提倡。雄黄的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遇热后可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毒性极强的砒霜,若服用量达到5~50毫克,可引起急性砷中毒。长期服用少量雄黄酒,不仅会损害人体的肝脏,还会引起慢性中毒。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砷还是一种致癌性很强的物质,很容易被肝脏、消化道吸收,从而导致食管癌、肝癌和胃癌的发生。

(5)坚果

坚果又称壳果,多为植物种子的子叶或胚乳,营养价值很高。美国《时代》杂志曾评选它为现代人的10大营养食品之一。坚果一般分两类:一是树坚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银杏)、开心果、夏威夷果等;二是种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

坚果是植物的精华部分,一般都营养丰富,对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极好的功效。但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坚果大部分是烤过、炒过、煎过的,经过这些处理,坚果中维生素含量会有明显下降,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下降,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也会有损失。在夏季,这类处理的坚果比较容易让人产生干燥、烦热、嗓子有黏液、舌头疼等不舒服的感觉。且坚果中含有较高的热量,如果不注意过量食用的话,就会使体内产生过量的内热,从而导致上火,所以夏季要尽量少食用。

另外,在食用坚果时,尽量要买没有处理过的自然状态坚果,或者只是经过轻微烤制的坚果。比如说,带皮又没有调味的核桃、没有经过调味品包裹的大杏仁、原味的带皮榛子等。花生之类适合煮食,比如五香煮花生,而不适合用来制作油炸花生米和炒花生。

(6)冰冷食物

到了夏天,很多人都会贪凉,吃大量的冷饮,如冰镇的饮料、冰镇的西瓜,冰淇淋雪糕等,虽解一时的凉爽,却不知道这样会损害健康。夏季天气炎热,冰冷食物虽可暂时缓解燥热,但会使口腔受冰冷刺激,容易造成唾液腺及舌部味觉神经、牙周神经迅速降温,有时甚至出现麻痹状态;会刺激咽喉,引起咽炎或牙痛等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刺激脾胃,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

所以,即便夏天很热,也要注意让自己散散体温,再吃一点稍凉的食物,且不宜过多食用,原本脾胃就不太好的人群,不但不建议吃凉的食物,还建议吃点温补的食物,夏季可以采取热食凉吃的方式,比如红糖水,可以搁置到常温时再饮用。

◎肠胃喜温怕凉,要保护脾胃健康,必须少吃或不吃大量的冰冷食物。

秋季饮食

1 秋季饮食的基本原则

中医历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古代养生家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在也”。意思是说,只有懂得饮食之道的人,才能健康长寿。可见,饮食调摄与人类生活、健康长寿息息相关。秋季气候开始转凉,人们在舒爽的秋风中,胃口大开,一改炎炎夏日多饮少食,消化功能低下,营养物质吸收差的现象,开始注意营养的补给,以改变炎热带来的营养不足,所以此时更应做到有养有节有方,注意保证平衡的膳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适宜于秋季气候干燥、多风多尘,人体肺阴易亏、胃肠易燥、皮肤易干等特点,并注意饮食的卫生,真正地保持秋季身体的健康长寿。

◎秋季应注意食物的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另外,进食时,应细嚼慢咽,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1)食物多样、营养平衡、细嚼慢咽

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豆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更应要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进食时,应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目的。

(2)多食果蔬

根据秋令气候的特点和人体的反应,秋令也宜多吃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荸荠、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科学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也可制成佐餐或饮料食用,如蜜煎银耳、各种新鲜果蔬汁液等;或加工制作成羹粉汤粥,如香菇豆腐汤、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营养,又能润燥。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丰富水分、维生素、纤维等,对预防秋季最易出现的口鼻目干、皮肤粗糙、大便秘结等现象大有裨益。

(3)减辛增酸

中医对于五味有着精湛的研究,认为五味是人体后天精气的化生之源,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五味对五脏有其亲和力,不同口味的饮食、药物入胃以后,各择其所喜脏腑而先归,酸味入肝,辛味入肺。基于此,对于秋季饮食的五味选择,应该减辛增酸,以养肝气。《遵生八笺》更具体说明了以五味配五行、五脏来阐明秋季饮食减辛增酸的道理。此外,辛辣食物,容易使内火亢盛,易致伤阴,因而在秋季燥邪易伤阴之时,也应少食辛辣之品。因酸能生津润燥,秋季进食酸味食物,能起到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口燥等诸多不适的作用。

(4)甘淡滋润

◎秋季可多食醋,因酸能生津润燥,秋季进食醋,能起到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口燥等诸多不适的作用。

古人有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可见素、淡结合的饮食,对健康是有益处的。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则使金(肺)气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咸味饮食则易使人出现口渴之象。《遵生八笺》还指出,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进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秋燥带来肺及胃肠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候或肌肤失去润泽、毛发枯槁的征象。因此,秋季饮食应以甘淡滋润为宜。

◎秋季气候干燥,还应适当多食用蜂蜜、芝麻等养肺润肠的食物,以防治秋燥。

(5)禁苦

中医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应忌苦燥。

2 秋季是养肺的季节

肺在人体胸的上中部,中医谓之“华盖”,意思是肺像一把很华丽的大伞遮盖着五脏六腑。肺脏位居最高,主司呼吸,上通喉咙,开窍于鼻。鼻隆起于面部中央最突出的部位,故又名“面王”,是呼吸出入的门户,首当其冲地接受外界各种气候的刺激和影响,例如寒风暑浊、烟尘弥漫、毒邪燥烈之气都可以通过鼻而吸入于肺。肺主司呼吸,以鼻窍与大气相连,以皮肤汗孔与外界相通,由于肺脏娇嫩,“喜润恶燥”,故容易受到外来邪气的侵袭,尤其是秋冷时节之燥邪,“燥易伤肺”,进而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舌口干燥等症。肺津伤则见血干、舌燥、咽痛、目涩、鼻衄、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所以,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防止秋燥伤肺,使肺气得清,呼吸平和。

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有许多,特别是各种水果丰收的秋季,有选择地多食瓜果蔬菜,对秋季的养生以及防治肺燥诸症大有益处。

(1)梨

梨能清热润肺生津、润燥化痰,可治疗伤津热病、心烦口渴、肺热咳嗽、精神不安等症,生食、榨汁、煎汤、蒸食、熬膏均可,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同食,效果更佳。

(2)柿子

柿子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生食可治疗燥热咳嗽、烦渴口干等。柿饼功效相同。

(3)荸荠

荸荠能清热生津、化痰凉血,可治疗伤津热病、烦热口渴、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除鲜食、煎汤、绞汁外,还可浸酒,干燥研末备用,食用时也可与莲藕等搭配。

◎荸荠能清热生津、化痰凉血。

(4)橄榄

橄榄能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可治疗肺热、咽喉肿痛、咳嗽吐血等;可绞汁、煎汤饮,也可噙含。

◎橄榄性凉,味甘,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的功效。

(5)胡萝卜

胡萝卜能清热解毒、健脾消食、下气止咳、补肝明日,无论生食、熟食或煮汤,均可治疗肺热咳嗽、食积胀满、肝虚目暗。

(6)百合

百合能滋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养脾健胃,可治疗肺热咳嗽、失眠惊悸、神经衰弱等;宜与梨、荸荠、冰糖等同食。

◎百合能滋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养脾健胃。

(7)花生

花生能补脾益气、润肺化痰,生食熟食均可治疗肺虚久咳或肺燥咳嗽等。

(8)银耳

银耳能润肺化淡、养阴生津,做菜肴或炖煮食用,可治疗阴虚肺燥、干咳无痰或痰粘稠、咽干口渴等症;食用银耳百合羹效果更佳。

3 滋阴润燥的饮食要点

秋在四季气候中突出的特点是“燥”。初秋既有夏之暑热稽留,又有秋令燥热之邪,因而有“秋老虎”之称;深秋,秋风瑟瑟,秋燥肃杀,一片“秋风扫落叶”的“燥”情意境……秋季日夜温差较大,风凉气燥,人们常常会因感受这个季节中的燥热之邪而患一些急性外感热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干咳或少痰、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皮肤皱而不润,甚至还会出现高热、抽搐等重症,老幼、阴虚体弱者易罹患感冒、呼吸道疾病及阴伤生燥的病症,所以,秋季饮食切不可忽视防燥。

(1)以润防外燥

燥为秋季的王气。秋季天高气爽,其气清肃。气候干燥,缺少水分,空气湿度低,故人易感燥邪而致燥病。燥邪使人致病,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尚有夏季余热,燥热结合,侵害人体,致人温燥,使人产生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等症状;深秋天气渐凉接近冬季,则燥邪易与寒邪结合侵害人体,多致人凉燥病症,主要表现为鼻塞咽干、口唇干燥、咳嗽少痰等。而整个秋季则主要为燥邪对人的影响,致人损伤。

故秋季进补应多食甘润的食物或药物等,以增强人体抗燥邪的能力,从而防止机体为外燥所伤,减少疾病的发生。这些甘润的食物主要包括梨、柿子、甘蔗等,一来这些食物本身所含水分较多,可以给人体补充水分;二来这些食物和用于秋季进补的药物大多味甘性凉,具有清肺润燥的功能。

(2)以滋阴防内燥

秋天气候干燥,容易伤人津液,当津伤达到一定程度便会津伤化燥转成内燥。由于津液的亏少,内不足以灌溉脏腑,外不足以濡润腠理孔窍,导致燥热由内而生,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导致内燥。内燥的一般症状为肌肤干燥不润、脱屑、皲裂、唇焦口燥咽干、舌红无津等。秋天燥邪所伤,引起的内燥主要发生在肺,引起肺燥,其症状主要为干咳、无痰、咯血等,严重者或病久者还可引起肠燥,导致大便秘结和小便短赤等。

进入秋季后,如果进食一些甘润的食物或药物可以防止燥邪所伤。当机体受到燥邪伤害尚不严重时,服用些生津清热、补养肺阴的食物和药物,对防止肺的内燥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所谓生津也就是滋生津液。生津药物和食物性味大多甘寒,适用于口渴多饮、咽燥及消渴证等。根据其药性不同,有清热生津和养阴生津之分,养阴生津药或食物能滋养肺胃之阴,主要有燕窝、石斛、麦冬、南沙参、北沙参、玉竹、百合等。它们一方面能用来治疗肺胃阴伤,一方面可以用来防止津液不足而产生的内燥。

4 秋季适宜多吃的几种食物

经过漫长而炎热的夏季,身体能量消耗大而进食较少,因而在气温渐低的秋天,就有必要调养一下身体,也为寒冬的到来积蓄能量。人们常常会因快节奏的生活而忽视对日常饮食的要求,很多人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吃饱就好,忽视了营养的合理搭配。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多吃下列食品:

(1)山药

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

山药可以充饥,又可入药。在秋季采集,用于秋季进补正当其时。山药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粥,亦可作汤羹食用,还可制成菜肴。

(2)猪肺

猪肺,其性甘平,具有补肺的功效,秋季气候干燥,燥邪容易伤肺,服用猪肺,可以说对于养肺、补肺是十分有效的。中医学尤其是食疗学说,历来主张以脏补脏,认为动物内脏与人体内脏在形态、组织结构、脏腑功能作用上都十分相似。某些季节特定的脏腑容易受到伤害,此时服食一些相应的脏腑,可达到增强人体功能、调理补养脏腑的效果。秋气通肺则可以猪肺、牛肺补养之。

(3)鸭肉

鸭肉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又名鹜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鸭的血、头、胆、胃内壁(鸭肫衣、鸭肫皮)、脂肪、鸭卵、口涎等均可供药用。

鸭肉性平,味甘咸,入肺、肾二经,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常用可治痨热骨蒸、咳嗽、水肿等症。秋季食鸭肉,能滋阴润肺。鸭肉既作菜肴,又可进补,一举两得。

(4)银鱼

银鱼,又称银条鱼、面条鱼、大银鱼、脍残鱼。有传说,吴王闰闽江行,食鱼鲋,弃其残余于水,化为此鱼。银鱼,体细长,近圆筒形,后段略侧扁,体长约12厘米,头部极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死后体呈乳白色。

◎银鱼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胃二经,有补虚、健胃、益肺、利水等作用,秋季食用对肺部有益。

银鱼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胃二经,有补虚、健胃、益肺、利水等作用。

(5)牛奶

◎牛奶含营养丰富,有补虚损、益肺生津、润肠等作用,秋季利用牛奶进补,方便又实惠。

牛奶,现今食用已相当普遍了。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胡萝卜素、生物素、叶酸等营养素。牛奶的蛋白质主要是含磷蛋白质,也含白蛋白和球蛋白。三种蛋白质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尤以植物蛋白质所缺乏的蛋氨酸和赖氨酸更为丰富。牛奶所含的糖为乳糖。乳糖是由一个分子葡萄糖和一个分子半乳糖构成的。半乳糖是最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的单糖类,对脑髓和神经有形成发育的重要作用。还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

中医学认为:牛奶性微温,味甘,入心、肺二经,有补虚损、益肺生津、润肠等作用。利用牛奶进补,方便,且价格也不算贵,一般人尚能接受。

(6)柿子

柿子营养丰富,味道甜美,鲜柿丰腴多汁,有诗人称赞它“色胜金衣姜,甘逾玉液清”。柿子不光可作水果食用,同时也是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粮。在民间,柿子晒干后和干枣及其他些杂粮混合后碾磨制成炒面,不仅可以充饥,而且营养亦很丰富。因此,柿子又有铁杆庄稼之美称。柿子采摘于秋季,用于秋季进补价廉物美效果较好。

柿子性寒,味甘涩,入心、肺、大肠经,具清热、润肺、止渴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热渴、咳嗽、吐血、口疮等。

◎柿子营养丰富,味道甜美,鲜柿丰腴多汁。柿子采摘于秋季,用于秋季进补价廉物美效果较好。

现代研究发现:柿有润肺生津、化痰止咳、清热消炎、降压止血等作用。由于其富含碘,故可以用来治疗由于缺碘所引起的疾患,如地方性甲状腺肿等。柿不仅果实入药,而且叶、蒂及制成柿饼所产生的柿霜,都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8)核桃

核桃亦称胡桃,味甘性温,具有补养气血、补肾固精健脑、温肺定喘、润燥化痰之功效。常食核桃,不但血中胆固醇不会升高,还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很适合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食用。核桃仁也是制甜食如月饼、糕点等的重要配料。但因其质腻滑利,故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应少吃或不吃。

(9)甘蔗

甘蔗,性寒昧甘,《中药大辞典》记载甘蔗“入肺、胃经。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的作用,用于治疗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秘结,并解酒毒。《本草纲目》又载: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极润心肺。

◎甘蔗的含铁量,居水果之冠,其是甘凉的滋养品,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10)银耳

银耳营养丰富,其所含的蛋白质中有17种氨基酸对人体十分有益,尤其是银耳中所含的酸性异多糖,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对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显著的医疗保健作用。银耳不仅对内脏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对人的皮肤也有较为明显的保健作用。

银耳性平,味甘淡,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常用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肺热肺燥,衄血咯血,痰中带血,口干肺痈,痰郁咳逆等。银耳,能润肺滋阴,营养十分丰富,秋令进补用之十分适宜。在食用方法上,可以熬汤,又可煮粥,还可以蒸服,亦可作菜肴,十分方便。

5 秋季饮食禁忌

秋季是气候由暖转寒的转变期,“人与天地相应”,气候变化必然影响到人体,使人发生相应改变,故秋季饮食有的放矢地调理定会胜于服药。专家认为,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因此,饮食保健要以润燥益气为主。总之,秋天因其自身的特点,不得不让我们特别注意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养生保健问题。

(1)根据体质选食水果,忌贪凉过量

秋季燥气当令,人体易出现肺燥津亏的征象,宜多吃瓜果蔬菜。但瓜果也和药物一样,应根据个人体质需要的不同选择食用,切不可贪凉过量。如苹果和葡萄性热,内热痰湿重者宜少食。俗话说“秋瓜坏肚”,夏秋瓜果多,但在立秋后,气候转凉,习惯上即不吃西瓜、菜瓜、香瓜等瓜类水果蔬菜,即使食用,也不宜贪凉多食,否则易损伤脾胃。特别是体虚多病的老年人,虽食瓜果有益,但切记须适量,并选择适合个人体质、有利于病体康复及营养丰富的瓜果为宜。

(2)辛辣烧烤上火之品应慎食

辛辣之品主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烧烤一般以鸡肉、牛肉、羊肉等为原料,置于明火或微波炉内烧烤。这些食品一是本身性温;二是烹饪过程中,食物的水分散失较多,进食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唾液来参与消化,食入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的症状。为此,秋季最好要忌食这些食物。当然少量的葱、姜、蒜,作为调味品,或以性温的一些肉、禽类食物烧汤,并佐以一些银耳之类滋阴润燥的食物,是不会加重秋燥的。这里要特别说的是生姜。

古今之人都认为姜常食是有好处的,照理应当一年四季都食姜了。其实不然,秋天天气干燥,燥气伤肺,再吃辛湿发散的生姜,则肺津更伤,干燥更甚。传统又有“秋天食姜,夭人天年”之说,有些书上还提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天吃生姜或其他一些性辛温的食物,对人抵御秋燥,防止燥邪所伤,是十分不利的。

(3)秋季疾病的饮食禁忌

秋令是呼吸系统、胃肠道疾病好发的季节,且病人多有口渴之象,因此,在给病人进行饮食调理时,不宜太咸,应以清淡饮食为佳,并注意忌食煎炒炙烤、辛辣燥烈及生冷饮食。

另外,还要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及个体体质的不同,进行五味的调和和选择,以免加重病情,导致变证。中医也指出,肺主金,应西方,应秋令,为娇脏,秋季易发肺系疾患,而肺脏有病也易在秋季发作或加重,且与膳食有密切的关系。《景岳全书》主张应不饮过热之酒,不食过寒之味,才能保养肺之娇脏,秋令不病。过食油腻可导致脂肪肝、肥胖症、心脑血管病,还会诱发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

◎秋天吃烧烤类食物及生姜一类的辛辣之物,对人抵御秋燥,防止燥邪所伤,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秋季饮食应以滋润为宜,不要过食辛辣腥膻化燥或苦燥之品。此外,也不宜过量饮用冷饮或饮料,虽然这类饮品能起到一定的解渴作用,但容易降低胃肠道温度,进而出现不规律的收缩和痉挛,诱发腹痛,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更加重或诱发秋季胃肠道疾病。

6 秋季饮食防腹泻

秋三月,特别是“十月小阳春”的时候,蚊蝇肆虐,是胃肠道疾病的好发季节,其中以肠道感染为最常见,如肠炎、痢疾、疟疾及其他胃肠道过敏性疾病,小儿和体质虚弱者好发。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多寄生于常见的食物中,若遇饮食不洁,又加之初秋之际,暑湿未退,秋阳又起,湿热交蒸,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胃肠道功能失调,极易发生秋季腹泻,临床以起病急,发热高,常伴有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甚则一天几十次的水样大便、喷射状排便为表现特征,严重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并发脑炎、肠出血等而危及生命。由此可见,积极防治秋季腹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腹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必要的休息外,饮食疗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措施。总的来说,患腹泻时,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所以应选用容易消化、含水分多、对胃肠道没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应注意少吃多餐。

急性腹泻的病人应吃清淡少渣的饮食,可以吃米汤、姜汤、稀饭、藕粉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荤腥油腻的食物和生冷的食品会加重腹泻,牛奶、乳制品和豆制品亦会加重腹胀和腹泻,是饮食的禁忌。各种蔬果、油煎的和辛辣的食物亦应尽量避免。哺乳的小儿应减少哺乳的次数,喂养的小儿可以吃米汤、稀释牛奶等食物。严重腹泻者可以短期禁食,并给予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慢性腹泻的病人饮食原则与急性腹泻相似,根据病情可吃半流质或软食,要求食物容易被消化。

◎患腹泻时,应以易消化、含水分多的食物为主。

当然,秋季腹泻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秋季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和污染的食物,以防“病从口入”。立秋之后天气转凉,尤其对于脾胃虚者,不可再贪凉饮冷,以免损伤脾胃,有脘腹冷痛、大便溏薄者也应少吃生冷食物。同时,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消灭蚊虫,消除疾病传染源。

冬季饮食

1 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

严冬季节,寒气逼人,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中医学认为,冬季应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以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人体热能消耗有明显增加,主要是由基础代谢增强,出现寒战及其他不随意运动、防寒服装负担及其限制活动所引起的能代谢率上升所致,这些都已得到生化代谢方面的证明,如甲状腺功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提高氧的摄取量等。热能消耗增高的幅度则常因实际曝寒情况而有较大出入。专家们认为,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的与其曝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产热营养素的适宜比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分别占13%~15%、25%~35%和60%~70%为宜。即是说,蛋白质供应量限制在常温下的需要量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应量来保证。无机盐类供应量,应保持常温下需要量略高一些。维生素的供应,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如大豆),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保证蔬菜、水果和奶类供给充足。

2 严寒时节饮食的御寒要领

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雨雪纷飞,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的首选便是增添衣物。增添保暖的衣物虽然能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但它只是挡住人体的部分热量不向外泄散而已。若能合理地选择食物,则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在体内增加产热机制,抗御寒冷的效果会更好。

◎冬季除了需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应量外,还需要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所以要保证蔬菜的供给充足。

◎妇女一般比较怕冷,冬天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有助于抗寒。

富含铁质的食物

试验证实:贫血妇女的体温较血色素正常的妇女低0.7℃,产热量13%,新陈代谢明显降低。当补足铁质,体内铁含量恢复正常后,上述差异即消失。因此,那些较一般人更怕冷者,特别是妇女,应想到缺铁的可能。冬天多吃些动物血、蛋黄、菠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抗寒。

富含热量的食物

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成份中,脂肪乃产热佼佼者,相当于其他两种的两倍多。狗肉、牛肉、羊肉等畜肉就是这样的食品,可适当多吃一些。

富含碘的食物

人脖子前正中的甲状腺分泌一种叫做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它能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增加热量,并使皮肤血液循环加快,产生暖和感觉。多吃些海带、鱼虾、牡蛎等含碘丰富的食物,乃提高御寒能力的窍门之一。

菠菜根与皮

将菠菜根与皮等丢弃不仅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营养损失。原来,像胡萝卜等蔬菜的根、皮部分含有大量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是维持人的健康、增强御寒能力的珍品。例如,人体缺锌就产生冷感,因此,食用蔬菜时不要削皮,可在锅里慢火煮,然后连汤一起食用,以尽其保健之功能。

另外,北方人往往喜欢以酒御寒,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在饮酒后,身体确有热乎乎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在体内氧化时可以产生部分热量,但远不是酒后感到发热的原因。酒后自觉暖和的原因还在于酒精能加速心跳,促进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使得身体内部的热量易于散发到身体表面,所以饮酒后就有一种暖和感觉。这种感觉只是短暂的,当酒的作用过后,身体因散失了很多的热量,会觉得更加寒冷。所以,冬季经常在野外作业的人,平时宜进食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充野外工作时较多的热量的消耗。所以,饮酒御寒是不可取的。

3 冬季是养肾的季节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的五行是木、火、土、金、水,而与五行相对应的五季是春、夏、长夏、秋、冬。不同季节所需重点保养的脏器也有所不同,即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而冬季就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这里的“肾”是中医学的概念,它与现代医学中的肾脏既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在形态上,中医所指的肾和现代医学的肾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在功能方面,中医的肾则有其特殊的含义。中医认为肾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即所谓的“肾主藏精”,二是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这一功能是通过肾阳和肾阴来实现的。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为强调肾阳的重要性,古代医家称其为“真阳”、“元阳”或“真火”,并常以太阳来比喻肾阳。如果肾阳不足,则全身的新陈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多感到畏寒、肢冷、精神委靡、反应迟钝等,人们常把这种情况叫做“火力不足”。肾阴对人体起滋润、濡养作用,古代医家称其为“真阴”、“元阴”或“真水”,肾阴和肾阳的作用相反,互相制约,对人体的代谢和功能起着调节作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中医还认为,肾主水液代谢,“肾阳为开”,“肾阴为合”,阴阳平衡,尿液排出适量正常,阴阳失衡,开合失调,导致人体排尿失常,冬季寒盛阳虚,则见尿液增多。

故冬季对肾的养护要围绕“水”字,以滋肾水为保健中心。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如莴笋、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苦菜、杏、荸荠、杏仁、胡柚、荞麦、莜麦、咖啡、黄连、茶、橘子皮等,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

4 冬季适宜多吃的几种食物

中医养生学告诉我们,在冬季人体遭受寒气冷风侵袭,寒邪最易入肾而引起多种疾患,这时要注重温肾抑阴护阳,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这个季节里,人的热量消耗会比其他季节里多,许多注重养生的人士都爱选择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现在,为大家推荐几种冬季最适宜的食物,你不妨试试。

(1)花生

花生的营养价值,不但比粮食类高得多,就连动物性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等也不得不甘拜下风。花生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所含的精氨酸和组氨酸更多,且与鸡蛋的蛋白质相仿,极易被人体吸收。

◎花生是味道很好的滋补佳品,也是很好的治病良药,是冬补的一道好食材。

花生是味道很好的滋补佳品,也是很好的治病良药。中医认为,花生生者甘平,熟则味香性温。对营养不良、贫血萎黄、脾胃失调、咳嗽痰喘、肠燥便秘、乳汁缺乏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慢性肾炎、腹水、白带、声音嘶哑等也能辅助治疗。

(2)糯米

糯米全部是支链淀粉,粘性很强,较难消化吸收,只有在冬季,人的脾胃功能健旺时,方适宜食用。有人释其名,说其性极柔粘濡润,故名糯米。按中医药学的分析,糯米是大米中具有较好温补、强壮之功的谷食补品,适宜于冬令温补之需。

◎糯米粘性很强,较难消化吸收,只有在冬季,人的脾胃功能健旺时,方适宜食用。

(3)芝麻

◎芝麻性润补阴,与冬令温补相配,可起到阴阳平衡,监佐温补之燥热。

芝麻主要有黑、白两种,也还有黄色、棕红色的品种,黑芝麻的补益功效尤佳,为公认的滋补强壮品,味甘性平,有滋补肝肾、补血生津、润肠通便、乌发美容功效。芝麻的这些功用已被现代医药理论和实践所证实。

冬补时选食芝麻,还不仅仅是因为它能补肝肾、益精髓,还因为芝麻性润补阴,与冬令温补相配,则可起到阴阳平衡,监佐温补之燥热,适应冬令环境的干燥。就其补益作用而言,则其补肾精、益脑髓、长智力之效尤为令人称颂。

(4)羊肉

羊肉性热、味甘,是冬令温阳祛寒的佳品。中医的本草著作上记载它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是一种滋补强壮药。特别是冬令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腰膝酸软冷痛,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体瘦、畏寒,产后血虚经寒之腹中冷痛,再如慢性支气管炎的虚寒咳喘等一切虚寒症,吃羊肉,喝羊肉汤,最是有益。一般的风寒咳嗽症、气管炎,到了冬春,只需炖羊肉,吃肉饮汤,就可减轻或痊愈。可以说,自古至今,都公认羊肉是防寒、大补之品。

◎羊肉性热、味甘,是冬令温阳祛寒的佳品。

除羊肉外,羊肝、羊肾、羊心、羊血、羊骨等亦可作冬补之用。

(5)白菜

冬令补品中的蔬菜不多,白菜算是一味。医药界、营养学界的专家们对白菜的营养保健、滋补强壮作用早已有所认识。

白菜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使人们对它特别垂青。据测定,白菜含有90%以上的纤维素。因此,白菜烧肉虽是极其寻常的家常菜,但却是古今老少皆宜的进补佳肴。据分析,白菜烧肉的好处还不仅仅于此,因为白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与肉类同食,减少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产生。

◎白菜的营养价值虽然不算高,却是冬令食补的佳蔬之一,因为白菜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

(6)大葱

葱,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民间有句俗话叫“无葱不炒菜”。但是否作为冬补之物,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赞同的。中国人吃葱还很重视其药用保健作用。根据本草著作的记载,葱有辛散发汗、祛风解表、消肿解毒之功。葱最常用于感冒,“葱豉汤”至今仍是很有名的治疗感冒的良方。大葱表皮中含有的挥发油,有特殊的香辣味,能帮助自化,并可杀灭和抑制多种致病菌。据报道:大葱有杀灭和抑制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萄葡球菌和链球菌等作用。大葱所含的苹果酸和磷酸糖等,有兴奋神经系统、刺激血液循环、促使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大葱所含的苹果酸和磷酸糖等,有兴奋神经系统、刺激血液循环、促使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7)洋葱

洋葱学名球葱,与原产于我国的大葱在科属上乃是“远房兄弟”。有些地方俗称葱头、玉葱、回葱,属百合科葱属两年生蔬菜。

◎洋葱中所含的刺激性物质经人体吸收后,能提高胃肠道的张力,增加胃肠分泌,增进食欲,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冬季胃口不佳,可适量吃洋葱,有助增进食欲。

洋葱味辛甘而温,可以发散,开启腠理,疏通经脉,温阳祛寒,制尿、祛痰。洋葱中含有一种能够降低血压、预防因高血脂食物引起胆固醇升高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度下降,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症的作用。

5 冬季应该少吃的食物

腊月寒冬,北风呼呼,天寒地冻。由于寒冷的刺激,人的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加之基础代谢也升高,都可造成机体产热的增加。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人体就要增加以热能为主的营养,人体机能所需自动调节使胃口大开。但是有些食物最好要少吃,免得影响身体健康。

(1)糖

糖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进入冬季后,人们的吃糖量就会明显增多。其实,入冬之后最好也别多吃糖,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不宜多吃糖。

◎入冬之后最好也别多吃糖,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不宜多吃糖。因为,吃糖过多,不仅会大量消耗体内的钙,还会使人体缺乏维生素B2,造成血脂增多、血糖升高、脂肪堆积、身体发胖。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糖进入人体后,会使人的血液呈酸性,而健康人的血液必须呈弱碱性才行。肌体为了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要动用体内的血清或肝脏、脾脏中储存的碱性物质——钙来进行调节。因此,糖吃多了会大量消耗体内的钙,而老年人钙质原本就偏少,如果吃糖过多,会使身上原来就不够用的钙质进一步流失,更会发生骨质疏松等退行性病变,加快衰老的速度。

糖吃得过多,还会使人体缺乏维生素B2,造成血脂增多、血糖升高、脂肪堆积、身体发胖。过于肥胖会导致系列疾病的发生,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总之,切要记住:即使是在冬季,也不要多吃糖。

(2)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人们吃盐是为了吸取钠离子,钠能维持正常人体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缺钠会使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失调。

◎冬季机体代谢减缓,消耗减少,如果食盐摄入过多,钠离子就会积蓄、潴留在身体内,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肿大,失去弹性而发生高血压。所以,冬季盐的摄入应该减少。

有些人喜欢吃味偏咸的食品,食盐摄入过多,钠离子就会积蓄、潴留在身体内,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肿大,失去弹性而发生高血压。钠离子增多后水分也随之增多,从而使血浆容量相对增多,小动脉就容易产生痉挛,使心脏负担增加,这也是造成高血压、心脏病、肾功能衰退等疾病的一个原理。

另外,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而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

(3)黏硬、生冷食物

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但有些冷食对某些人亦可食,如脏腑热盛上火或发烧时。比如:上焦蕴热上火,症状为舌尖红赤、苔黄,多见于风热型感冒、咽喉炎、扁桃腺炎或心火上升等情况;中焦热盛上火,症状为尿黄赤、量少,便秘燥结,喜冷饮,苔黄厚;下焦热盛化火,多见于患有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舌根部质红、苔黄厚。在上述情况下,均可适当进食冷食。但须注意的是,每次吃冷食不宜过多、过量,以防损伤脾胃。

◎冬季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

6 冬季进补的注意事项

冬季进补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在寒冷的冬季,人体如同自然界的动植物一样,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入的营养物质和具有强壮作用的补品也容易被吸收而贮藏起来,于是冬三月成为公认的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民间俗语称:“三九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不仅表明老百姓知道要冬补,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要冬补,冬补不只是为了冬天的健康,而更主要的是为了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1)辨证进补

其实,补和泻都是中医的治法,若身体有虚症,进补是需要的(“虚则补之”);若身体有实症,就不能补,而需要泻(“实则泻之”)。所以只有“虚”的人才需要补,你若不“虚”,就不要赶时髦、追潮流了。对补的科学态度应是:不无故进补,因人进补,因时进补和对症进补。无病体健之人,若贸然进补反易导致机体充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那么,怎样知道自己虚不虚呢?也可以凭自己的感觉自测,但不准确。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找个有经验的中医师诊断一下,再决定补不补或怎样补。下面提供自测资料供参考。“虚”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故需辨证进补。主要指标是:

补气

症状:呼吸气短、语声低微、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自汗、尿频或失禁、舌淡苔少、脉虚无力等为气虚症。补品可选用以下食物:

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黄精、大枣。

常见补气药物

◎人参

◎党参

◎黄芪

◎山药

◎白术

◎茯苓

◎黄精

◎红枣

补血

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为“血虚症”。补品可选用以下食物:

熟地、当归、首乌、紫河车、阿胶、白芍、桂圆。

常见补血药物

◎熟地

◎当归

◎首乌

◎紫河车

◎阿胶

◎白芍

◎桂圆

补阳

症状:畏寒肢冷、口不渴、面白自汗、食欲不振、虚喘、五更泄或溏泄、尿清长、阳痿早泄、遗精遗尿、腰腿酸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为“阳虚症”。补品可选用以下食物:

常见补阳药物

◎冬虫夏草

◎肉桂

◎鹿茸

◎鹿角胶

◎仙茅

◎肉苁蓉

◎附子

附子、肉桂、鹿茸、鹿角胶、仙茅、肉苁蓉、冬虫夏草。

补阴

症状: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心烦不眠、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尿少色黄、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为“阴虚症”。补品可选用以下食物:

天冬、枸杞、沙参、玉竹、银耳、百合。

常见补阴药物

◎天冬

◎枸杞

◎沙参

◎玉竹

◎银耳

◎百合

(2)冬季食补更重要

不要以为唯有补药才是补,对大多数人来说,冬季食补更为重要。为适应冬季“藏”的特点,选用有营养价值的天然食物,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药食同源”,许多食品在冬季便具有药疗功效。冬季宜作食补的滋补性食品多,不易腐败,人体的吸收、利用功能也好,故期望以“食”健身者愈来愈多,滋补性食品大多性平,没有副作用。萝卜的营养价值相当高,是佳肴,也是良药。民间广泛流行的说法是:“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应常吃萝卜。其他如蔬菜、木耳、银耳、梨、葡萄、柿子、香蕉等时新蔬菜瓜果也要经常吃些,但食补也不宜过量。冬季同时还要适量增加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常吃些动物内脏、瘦肉、鸡蛋、鱼、乳类、豆制品、藕等。老人冬季常食粥也大有好处。

◎民间广泛流行的说法是:“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应常吃萝卜。

(3)以药养生不足取

出于人们对营养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高,开发出不少“营养药”或“补药”,对这类药物如何看待,药理学家认为: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看,根本就没有“补药”这一类。有的药品虽然的确含有某种能够改善人体某一方面功能的成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一种药物能够满足人体的全面需要,也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全面改善或提高人体的功能。所谓营养药物是否真能起到营养保健作用,尚需研究,过分宣扬药物的营养作用很容易导致滥补,滥补的后果是导致营养失衡,严重时还会带来药源性疾病。

(4)冬补应先补脾胃

冬季进补的食物,很多都比较滋腻,难消化,有些又有点偏温补。对于一些脾胃功能差的人,建议先调好脾胃,再进补。

◎药品与营养性的滋补品、保健品不同,药品有严格的剂量限制,所以把药品当补品就不科学了。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不好,运化功能不能发挥,吃进去的东西不能被身体消化吸收,无法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仅浪费补品,甚至还可能起到反作用。故冬补应从脾胃入手,否则会欲速则不达。脾胃健旺才能消化吸收,达到进补的目的,俗称“引补”,亦称“底补”。用一些性质平和之物来调理脾胃,如百合银耳羹、薏仁山药粥、茯苓饼、红枣炖肘子等,这些平补、缓补之物,使脾胃功能逐渐健旺起来,然后再根据气、血、阴、阳的偏虚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补品,方可收到良效。

此外,除了看身体的偏虚程度,看症状也能找到最佳补脾胃的圣品:大便烂的人健脾最佳选择为淮山、莲子;大便干的人,尤其是容易便秘的人健脾就不适宜用淮山、莲子,可用玉竹煲汤或煲粥,以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或者用党参、北芪健脾补气;睡眠不好的人,用茯神、红枣健脾,因为能安神。

◎冬补应从脾胃入手,可用一些性质平和之物来调理脾胃,如银耳百合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