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注重科技才有未来(4)
比尔·盖茨曾经对他的部下说:“只要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软件产品,微软就会毫不犹豫投入巨资研发。”比尔·盖茨从事多年计算机软件研发,他认为微软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会让计算机软件行业受益,同样其他公司的研发成果也可以使微软受益。他说:“在软件行业,如果我们每个公司都把研发作为一个公司的重中之重,那么计算机的前景将是十分辉煌。”
比尔·盖茨也曾经在报纸和网络上呼吁其他公司在研发领域加大投资,因为不单是研发的成果可以分享,而且研发过程中的经验也可以分享。
微软每年投入30多亿美元进行研究。比尔·盖茨在投入方面的坚定不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为什么有的公司不愿意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根本原因是在短期内得不到回报。由于计算机行业的特殊性,所以要有长远的眼光。”
除了在微软方面的投资,比尔·盖茨还把目光投向了别的地方。进入21世纪不久,比尔·盖茨退居幕后,由史蒂夫·鲍尔默执掌微软的大权。退居幕后的比尔·盖茨一面从事微软的未来规划,一面“摆弄”他的财富,他想让自己的财富不断升值。
比尔·盖茨的第一个动作是投资能源行业。在2005年,比尔·盖茨斥资8000多万美元买了一家公司的552万优先股股份,这是一家用粮食生产乙醇的公司。比尔·盖茨的这个大手笔也坚定了这家公司上市的决心,因为此前这家公司一直在犹豫,是否上市。比尔·盖茨的这一举措立刻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一些风险投资的专业人士认为,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前景十分迷茫,而石油的替代品乙醇在这个时候彰显魅力,投资乙醇行业,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从全球能源形式来看,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油价竟然突破了100美元,不久的将来,乙醇燃料就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也有人说比尔·盖茨这次投资这家乙醇燃料公司仅仅是试探性投资,同时对即将上市的股票和相应的所有权进行评估。如果乙醇燃料替代了石油,那么比尔·盖茨也会继续扩大自己的财富优势。如果,乙醇燃料没能成为主要能源来源,那么这8000万美元就当是投石问路了。
然而当比尔·盖茨宣布要投资博彩业时,很多人大吃了一惊。有人猜测比尔·盖茨少年喜欢打牌,而且牌技还很好,难道今天的比尔·盖茨要圆自己“赌圣”的梦想?
其实,比尔·盖茨有自己的打算,如果他支持的英国Virgin Group能够拿到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比尔·盖茨就有赚钱的门路了。通过和Virgin Group合作,比尔·盖茨可以为Virgin Group提供技术支持,来赚取“小费”。例如,比尔·盖茨可以为Virgin Group提供相应的博彩软件,在销售博彩产品时,比尔·盖茨也有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最后,你会发现比尔·盖茨赚的“小费”并不小。
一直不“安分守己”的比尔·盖茨对新兴行业特别感兴趣,在机器人领域,比尔·盖茨也想要尝试一下。2006年,比尔·盖茨投资赞助机器人软件开发。根据有关人士透露,这个机器人软件开发项目的名称叫做“微软机器人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位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微软开发的机器人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为了便于控制机器人,微软的机器人软件是在视窗操作系统的平台上开发的。在这个机器人软件中,有一个机器人调试和运行的程序软件,机器人的用户可以通过视窗控制机器人,用户也可实时与机器人“交流”。
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评价机器人:“现代的机器人,就像几十年前的计算机,虽然没有得到普及,可是他的前景不可小视,微软想要做的就是掀起机器人的发展浪潮,把机器人的发展推向顶峰。”
因为微软的顾客数量巨大,而且与顾客的关系牢固,所以每当微软进入新的领域,总是游刃有余。有了这些忠实的顾客,微软就可以大胆的进入这些新的领域,而且微软的竞争对手也只能望洋兴叹。微软的不断扩张给微软带来无穷的发展动力,同时比尔·盖茨也能够让自己的财富增值。
8.选准发展方向,就能驾驭未来
成功箴言:
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选择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要干什么,只有选择对了发展方向才能继续走下去,如果刚开始就选错了发展方向,接下来只会一错再错,其实企业也是这样,只有选对了发展方向,以后的路才能顺风顺水。
比尔·盖茨一路走来,头上都布满了夺目的光环,然而当别人问起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用自己的一生只做一件事。”
比尔·盖茨所说的一件事,指的就是他的软件事业,在微软成立之初,他就对他的合作伙伴说,我们只做软件。比尔·盖茨的软件之路让人们看到了软件的价值,也是软件帮助他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软件就是微软的未来,也是比尔·盖茨的未来。
在微软的发展过程中,比尔·盖茨始终把软件开发作为发展的中心,当计算机得到全面普及,软件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也很快就显现出来了,事实再一次证明,比尔·盖茨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产品开发方面,微软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走的自主研发的道路。因为技术的自主开发通常是现代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微软的自主研发也不是盲目研发,而是把市场取向和从售后部门反馈的技术支持资料结合起来,综合权衡,再决定研发的方向。简单来说,微软是把市场和自主研发结合起来。
后来,查尔斯·西蒙伊进入微软,从事软件开发。他进入微软不久,就提出“软件工厂”这一概念,这是一种软件开发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很重视市场取向。
查尔斯·西蒙伊以前在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施乐公司重要的研究机构)工作,后来他因发明了可视化操作技术而声名大噪。然而他先前在读博士的时候,他所研究的内容是如何提高程序员的生产力。在微软工作期间,由于软件开发的问题在于总是无限的延期。因此研发部门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任务。
之前,每当研发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时,部门经理就让更多的程序员加入到研发的队伍里面。而查尔斯·西蒙伊认为,在软件无法如期完成时,加人更多的程序员只会增加管理负担和软件成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查尔斯·西蒙伊认为,如何提高程序员的效率才是问题的关键。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职位名称——程序经理。程序经理主管软件的设计和管理,同时监督程序员按照设计方案去完成编程任务。程序经理将设计、管理、决定权集中于一身,软件开发的速度就快了起来。
为了完善这一理论,查尔斯·西蒙伊将程序经理分成不同的级别,实行级别管理。级别最高的当然是比尔·盖茨,他负责制定公司产品的长远目标,他以下是几个技术骨干,被查尔斯·西蒙伊称为“建筑师”。每个建筑师以下是程序经理,最后才是程序员。当然,在从事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很多时候需要程序员和程序经理主观发挥。在这个模式的管理下,微软形成了庞大而有效率的开发队伍。比尔·盖茨无疑是这个队伍里的领军人物。他善于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也善于灵活的改变发展方向。
第一次改变方向是从磁盘操作系统(Dos)转向Windows操作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微软集中全部力量,致力于图形用户操作系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延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Windows 1.0版本终于在1985年11月上市。
随后,微软将一些应用软件转移到Windows系统平台上,很快微软超越莲花(Lotus)公司,成为全球著名的软件公司。接着Windows 2.0,Windows 3.0相继面世,Windows从而成为最畅销的软件。随Windows捆绑的应用软件,像Word,Excel,则成为“抢手货”,为微软带来丰厚的利润。
第二次改变方向是在因特网上的一次抉择。“上帝统治人间,我就要统治因特网。”这是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比尔·盖茨的勇气和深谋远虑。
在因特网时代,商家必争的首要目标就是浏览器。直到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浏览器是Internet Explorer,这就是微软的浏览器。最初是一家小公司把Internet Explorer用作浏览器的名字。后来,这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在这个时候,微软看中了这个浏览器的名字,于是花高价买了过来。可是后来还是因为这个浏览器,微软被推上了法庭。
接下来,比尔·盖茨一边忙于诉讼纠纷,一边忙于研发Windows 98。如果把Windows 98推向市场,形势将会对微软有利,因为Windows 98既是操作系统,同时也是浏览器,二者合二为一。这样微软在面对司法部的指控就占了上风。从长远发展看,这个举措标志着微软已经完成向因特网的转型,也真正达到统治因特网的目标。
所以,比尔·盖茨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瞄准发展方向,选准发展道路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