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接受着良好教育的球童(3)
“你不用感谢我,说不定以后我得感谢你呢。要知道,你可以给我带来巨大的收益,到时候,就不知道是我付你工资还是你付我工资了。”说完,乔治·沙利文大笑起来。
“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彼得·林奇很自信地说。而事实也证明,彼得·林奇对麦哲伦基金公司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读MBA的第一年的暑假,彼得·林奇在富达麦哲伦公司找了份实习的工作。当时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每年暑假都会设立三个实习生名额,而每年前来应聘这个职位的却高达100多人,彼得·林奇无疑是这100多人里最幸运的一个。因为乔治·沙利文对他的喜爱,他可以直接进入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实习,而不用跟那100多人一起竞争才能得到这个工作。能够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工作对于彼得·林奇来说绝对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用彼得·林奇的话来讲,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在金融界的地位就相当于奥古斯塔全球高尔夫球俱乐部,或者纽约帆船俱乐部,再或者肯塔基赛马会以及卡内基音乐厅一样。因此,麦哲伦基金公司是众多财务人员梦寐以求的工作场所。
能够进入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工作,彼得·林奇感到自己非常幸运。因为这里不仅是彼得·林奇最向往的工作地点——他可以和亦父亦师的乔治·沙利文一起工作,而且他还可以把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找出漏洞,不断地使其得以完善。更为关键的是,在实习期间他还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薪水,而且这笔薪水可使他顺利读完MBA。
但是,彼得·林奇到麦哲伦基金工作的时候发现他的工作内容和他开始的想象并不一样。乔治·沙利文把他安排在最基层做最苦最累最繁重的工作。即使如此,彼得·林奇也没有任何一丝怨言,还是努力工作。彼得·林奇在麦哲伦基金公司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调研和撰写报告。可以说,他真正对股票进行分析研究就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他当时负责对美国的造纸业和出版业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在调查过程当中,他发现大学里学习的两个著名理论——“有效市场假设”和“随机漫步假设”是相互矛盾的。如果人们根据这两个假设来投资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通过这样的调查和学习,彼得·林奇觉得麦哲伦基金公司的同事远比在大学里教授数量分析和随机运行理论的教授做得好。因为他觉得,作为投资实践者远胜于那些理论家。如果要彼得·林奇从理论和实践中选择,那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实践。因而,在以后的投资中,彼得·林奇都十分重视实际调查研究。
彼得·林奇完成了投资报告后,作出的第一反应就是拿给乔治·沙利文看一下,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当乔治·沙利文看到自己桌子上那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的时候,立刻被彼得·林奇这个20岁的小伙子的工作态度感动了。在这次调查报告完成后,彼得·林奇被指定分析美国造纸业和新闻出版业的反应情况。虽然这是麦哲伦基金公司最底层的工作,但是彼得·林奇知道,作为一名麦哲伦基金公司的实习生,自己并没有从事股票投资、企业财务管理或者是基金管理工作的经验,因此他很满意自己去做企业的调研和分析工作。
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即使是一名实习生所做的工作也和正式调研人员所做的工作同样重要。也就是说,实习生所完成的报告同样会送到麦哲伦总裁乔治·沙利文的办公室中去,而这也是彼得·林奇努力做好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得到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和乔治·沙利文的认可及肯定。
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主要的业务是用资金投资股票,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注重“自上而下”的选股战略,同时他们非常善于开发那些被股市低估或者股价落后于股市上涨幅度,但是却很具有投资潜力的公司。不仅如此,由于公司对研究人员极为重视,加上全球券商网络的积极配合,所以使得麦哲伦基金公司“自上而下”的投资战略可以很好地运行。
彼得·林奇和其他的研究人员的工作就是收集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决定购入股票的那家公司的各种信息,同时还要把购入的这些公司的股票的未来趋势作个预测。因为他们经过收集分析所作出来的研究报告,将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投资决策。
彼得·林奇不但要对自己所要调研分析的公司的资金管理、人事管理、产品等进行投资分析,还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来帮助自己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且有时候公司还会委派彼得·林奇去上市公司亲自进行实地调查。尽管这项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彼得·林奇却很喜欢。他认为只有经过实际调查得出的材料才有用。所以,对于外出调查这项工作,彼得·林奇总是抱着十分的热情,并且信心十足地投入进去。
虽然彼得·林奇在大学既不是学营销管理也不是学市场调查的,但是彼得·林奇在大学时期却阅读了大量的金融图书和杂志。无疑,这对于他作出正确的股票分析起了很大的作用。显然,这项工作使得彼得·林奇一下子从理论直接跳到了实践当中。虽然在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里,有不少同事认为彼得·林奇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在读生从事股票分析工作是不合适的,但是彼得·林奇却很快用自己优异的表现打破了同事的偏见。
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实习的三个月,彼得·林奇只对索格造纸公司和国际科教公司作了调查。他通过去实地调查,从各个渠道调取资料,作出了细致又准确的分析。当乔治·沙利文看到彼得·林奇作出的厚厚的调查分析报告的时候,他感到既震惊又欣喜——在当时公司的许多基金投资调查人员都只是纸上谈兵,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通过图书、杂志、新闻和被调查公司上报的业绩报告以及市场传闻来完成他们的调查报告。而这样的做法,使得他们的调查报告的准确度和可信度都不能使人十分相信。可彼得·林奇却不愿意坐在办公室去研究那些图书、杂志或者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业绩报告——他认为只有去实地考察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信息,而且也只有这样的调查所得出来的结果才是最准确的。但是这样的调查结果往往和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员进行研究之后作出来的报告有一定的区别,甚至有时候是大相径庭的。而那些研究人员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并且都获得了MBA证书,在股票投资上的经验更是比彼得·林奇丰富得多。然而,彼得·林奇这个20岁出头的“不合格”的实习生竟作出了与他们的分析相左的调查报告来。毫无疑问,这令他们很是不满。所以,当彼得·林奇的第一份调查报告出炉的时候,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一个毫无经验可言的实习生的调查报告,自然不会被认可。更多的人是对这份调查报告嗤之以鼻,甚至有人嘲笑说:“如果按照彼得·林奇所作的分析报告去投资,那么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很快就会关门的。”但是有一个人却十分认可彼得·林奇这份报告的价值。毫无悬念可言,这个人就是乔治·沙利文。他让基金经理按照彼得·林奇所作的调查报告去作了投资。随后的事实证明,基金经理根据这个报告所作的投资获得的收益非常丰厚。当然,乔治·沙利文看到这个结果更是眉开眼笑。
彼得·林奇这次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工作期间的一个举动使得公司的制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天,彼得·林奇正在公司整理美国新闻出版社上市公司的分析报告,而乔治·沙利文正好想要看看这个聪明的小伙子工作得怎么样。于是,他就悄悄地来到彼得·林奇的办公室,站在他身后观察了很久。他发现彼得·林奇所用的资料并不是从书店买的商业书籍,也不是最新出版的商业杂志,更不是那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而是那些上市公司所在地当月甚至是当天的资料,而且除了这些,彼得·林奇居然还收集了一些股民对该上市公司的市场调研资料表。对此,乔治·沙利文大吃一惊。要知道,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还没有人这么作过报告。就是放眼整个华尔街的投资分析员,彼得·林奇恐怕都是第一个这样去做的人。
在当时的美国,股票理论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没有人会去作太多的实际考察。也就是说,不论是普通的投资者还是投资专家很多基本都是依靠着这些理论来进行投资的。可是这些在他们看起来很有价值的理论,一旦运用到实际投资当中去,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力——不能让投资者从中获得利益。所以,当乔治·沙利文看到彼得·林奇并不去依靠那些理论来作纸上谈兵的报告的时候,感到非常高兴。
“彼得,你从哪里得到的这些资料?”乔治·沙利文拿起一本上市公司内部特刊突然开口问道。
彼得·林奇听到问话,才发现乔治·沙利文已经站在他身后,于是他激动地回答:“这是我去他们公司作调查的时候,让他们资本营运部寄给我的。他们答应过我,会把他们公司最新的报刊寄给我。”
“彼得,你知道吗?你做得棒极了。我相信你将来会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基金经理。”乔治·沙利文很少去表扬员工,更是很少在公开场合表扬员工。但是这一次,彼得·林奇的做法让他非常欣赏,非常高兴,于是他就情不自禁地表扬了他。
“谢谢您,我会努力的。”彼得·林奇信心满满地回答。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我不会看错人的。”乔治·沙利文说完便走开了。
乔治·沙利文工作中一向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他回去之后就立刻解雇了那些不合格的调研人员。他的这一举动,使得留下来的人都要按照彼得·林奇的工作方法去调查研究。为此很多人都大为恼火。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要去上市公司所在地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并且一待就要几天甚至是几个星期。但是这样的工作方法却使得他们作的调查报告更加准确,更具有时效性。如此一来,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就避免了很多失误的投资,创造出了更多的投资利润。
所以,尽管彼得·林奇带给了他们不少的麻烦,但是向来只看重业绩的美国人,也不得不佩服这个毛头小子。
1966年5月,道·琼斯工业指数是925点,而这一期间,彼得·林奇正好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进行实习。在实习汇报中,彼得·林奇预测道·琼斯工业指数将来会下跌。这一预测,在彼得·林奇实习结束的时候就得到了印证——道·琼斯工业指数下降到了800点以下。这样的结果,让彼得·林奇对于传统股票理论更是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怀疑。因为他这一成功的预测,根本不是依据股票理论得出来的,而是经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报告得出来的。
虽然在实习的三个月里,彼得·林奇只作了两份调查报告,但是,这三个月的实习工作却让彼得·林奇收获颇丰——在这三个月的实习工作中彼得·林奇掌握了一部分股票投资的运作规律,也了解到股票投资的内在规律。有了这些经验,彼得·林奇变得更加自信,更有主见了。在他看来,作为股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实际的调查,比那些理论分析要重要得多。当然在学校学习的高级运算、统计学、数量分析在投资中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不过,投资者却不能全部照搬数量分析理论来进行投资,否则就会进入股票投资中的歧途。总而言之,投资者想要在金融投资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需要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
通常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喜欢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他们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对股市会上涨还是下跌的看法,就像是金融未来局势的发展由他们掌握似的。
彼得·林奇认为,虽然很多的美国股票投资者都比较偏重于逻辑思维,但是这种方式却是古希腊人的思维方式,很多投资的失败正是由于这种错误判断所导致的。
此外,彼得·林奇还认为,传统的金融与股票市场的研究课程与他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实习的时候所应用的理论有着非常严重的冲突。如果只是从单纯的学术观点上看,传统理论确实是无懈可击的,但是一旦应用在实际的投资当中,结果往往是相去甚远的,甚至如果按照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投资,其结果往往是失败。那么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书本上的理论错了呢。如果真是自己错了,那么他所见到的现实又让他无法去违心地相信谎言。
回到沃顿商学院,彼得·林奇更是发现,有效市场和随机漫步假设是相悖的理论。那么怎样能够把这个真相告诉给所有的投资者,使他们避免失败的投资呢?为此彼得·林奇陷入了深思当中。
实际上,当时的社会现象是盲目崇拜权威的。虽然那些传统理论在某一时期可能是可以使用的,也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收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股市也越来越复杂,而投资股票的方式也必将随之变化。也就是说在当今时代,传统的投资理论已经是无用武之地了。但是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很偏执,反应迟钝,头脑不够清楚——他们即使是面对事实,也宁愿相信是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非要等到自己得到了教训,才会去尊重事实——对于那些传统理论产生怀疑。但是,一旦理论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往往还是会先选择相信理论,而彼得·林奇却与他们相反,他永远都会选择相信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