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增补本)
蕭涤非著 萧海川辑补更新时间:2020-09-11 15:02:22
最新章节:本书录诗索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为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之一。中国历代文学文体、流派、理论、思潮层出不穷,异彩纷呈,以断代文体或专题为内容的文学史,有利于深入讨论和详尽描述,对推动学术发展、学科成熟,功莫大焉。为此,特选择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某一时期、某一文体之兴衰历史的代表著作,精心编辑,汇为丛刊,集中呈现给读者。本书主要讲述了汉魏六朝乐府文学的相对独立的生发、演进、成熟、衰微的过程。
品牌: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4-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蕭涤非著 萧海川辑补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建阳刊刻小说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
福建建阳刊刻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从地域文化角度,讨论建阳刊刻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独特的题材、版本特点。全书分三个模块,导论部分从整体来探讨福建地理历史文化与建阳刻书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到第三章,分析宋元明建阳刊刻小说情况,第四章到第六章从讲史、神魔、公案等题材角度探讨建阳小说刊刻的文化背景。本书采用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大量刻书文献为基础,在地域文化视野中分析建阳刊文学39.5万字 - 会员
赋比且兴:先秦两汉诗歌叙事传统研究
《赋比且兴:先秦两汉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一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丛书之先秦两汉卷,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秀礼领衔的团队合作成果,分为如下四部分:《周易》古歌与诗歌叙事传统的萌芽、《诗经》与诗歌叙事传统的奠基、《楚辞》与诗歌叙事传统的演进、秦汉与诗歌叙事传统的传承与新变。文学29.2万字 - 会员
语体新变: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近代转型
本书阐述了叙事诗在近代对中国诗歌传统的承继、演进和发展,细致入里剖析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对中国叙事诗发展创作的影响,多角度多层次地对中国近代叙事诗作了解析,对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近代转型作了很好的总结。文学25.2万字 - 会员
英国小说城市书写研究
城市书写是在20世纪后期空间转向背景下产生的,城市书写关注城市空间在小说叙事和主题阐释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在小说中对城市的多维社会的文化解读,其中融入了作者的城市理念、创作方法以及主题思想。英国小说中的城市书写聚焦空间景观中的文化叙事、权力机制、精神表征以及民族认同等社会文化建构,分析英国社会文化在小说文本中的多维再现。本书稿旨在阐释城市书写如何成为英国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手段。本书稿文学14.6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和视域拓展
本书是作者40多年学术历程的标志性成果选。本书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具有历史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交叉性。学科发展中风波跌宕,导致历史性有所缺失,而历史性的缺失有损于学术生命力,妨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本书旨在以实事求是的历史主义精神对现代文学做出令人信服的历史还原。文学30.7万字 - 会员
明关中四先生之文学观
关中“四先生”指三原马理、高陵吕柟、朝邑韩邦奇和富平杨爵。他们是明代弘正嘉时期的关中代表人物。本书侧重于两方面内容:其一,梳理四先生的文学观念及创作实践;其二,探求学术与文学的交互影响,并试图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书稿首先从哲学史的角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关学主张及流脉;提炼出“大文学观”概念,以说明学者反对汩于词章,提倡德行践履为言文之根的主张。之后则对每位先生分别进行专门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人论文学16.5万字 - 会员
文心(新版)
修辞、语法、阅读、写作、诗词、小说、日记、文学史……这么生硬的知识,让孩子怎么爱上学习?如果有这样一本书,既像小说一样好读,又能在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一定会深受欢迎。为了在语文学习上更好地引导孩子,汉语大师夏丏尊、叶圣陶共同编写了这本《文心》,通过32个相互联系的小故事,将抽象的知识与具象的学习和生活场景相联系,融知识于故事,以故事传知识,生动周到,深入浅出,让孩子在轻松的阅读中便将知识理文学13.5万字 - 会员
思浓情淡:中国现代新诗叙事传统研究
本书梳理了中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诗歌创作中的抒情、叙事两种传统消长、演变的历程,着重对重叙事说理的代表诗人胡适、李金发、穆旦、袁可嘉的新诗理论及创作予以阐述,分析现代新诗走向“叙事性”是诗歌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对传统旧诗词中的“叙事性”隐性传统的发掘。本书还着重探讨了新诗的肇始原点是胡适还是郭沫若这个颇具争议的重要问题。本书适合对诗歌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文学23.9万字 - 会员
死亡、名物、女性与政治:个体自觉背景下的建安文学书写
将建安文学重置于“个体自觉”的观念背景之下,本书以专题突破的写作方式,从死亡书写、名物书写、女性书写、政治书写四个方面,研究个体自觉的观念给建安作家的生活态度、审美态度、政治态度所带来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文学书写态度、手法和创作风格的影响,认为建安文人创作的根本动机乃在于与死亡恐惧的抗衡,并通过揭示建安作家在释放欲望、享受今世的生活态度中的物我关系和男女关系,诠释他们投身政治、追求建功立业过程中文学18.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