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付平更新时间:2020-02-28 22:00:59
最新章节:第五节 透析治疗AKI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内容:全面介绍CRRT的理论基础、相关设备工作原理、药物调整、并发症处理以及在各科危重疾病尤其是肾脏病中的应用。特色:在介绍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引用工作中的经典和疑难病例,对每个专题按照点对点说明如何进行临床应用,并撰写本主题相关的研究动态和进展,以及介绍临床已有的指南(证据),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进行科研评价。
品牌:人卫社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卫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付平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专家教你应对结直肠癌
本书主要内容从结直肠癌的基础知识、相关的生活习惯与预防、早期发现、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方法、以及随访和预后等方面,以老百姓需求的角度全面、系统和详细地进行了描述,在我国图书市场是比较少见的。本书也不同于一些关于癌症的文学作品,不是“抗癌之路”等患者经验和心理描述,而是在依据国家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结直肠癌临床进展,是真正的科普性论著。特别是针对老百姓一些常识性错误,比如“癌症是绝症”“得了癌症医学7.4万字肿瘤精准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丛书:泌尿系统肿瘤
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介绍泌尿系统肿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专业书籍,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全书共十二章,涵盖了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睾丸癌等常见泌尿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共识和处方图谱。书中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放射治疗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医学5.9万字肿瘤标志物
伴随着多组学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以及分析和鉴定新基因和蛋白的技术不断涌现,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步入了全面创新和发展的阶段。肿瘤标志物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基因和蛋白层面,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外泌体等液体活检标志物的研究呈井喷式增长,展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使肿瘤防治“关口前移”,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提高生存率。肿瘤标志物领域已发展成为融合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发展的交叉学科。中国抗癌协会医学46.5万字中国口腔疾病经济负担和预防策略经济学评价研究
本书从全社会的角度,对我国口腔健康问题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进行研究,对我国现行的口腔健康干预措施进行效果和经济学评价,分析我国口腔疾病防治服务提供能力现状及不足,并结合国际口腔健康策略的倡议及典型国家实践,为“健康中国”战略推进过程中如何将我国口腔健康计划与其他健康行动计划项目相融合,贯彻落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资源”的健康口腔行动,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开展口腔健康干预提出路线医学8万字类鼻疽临床诊疗
本书由毛旭虎教授团队累积多年研究成果并联合国内多位临床一线和疾病控制中心专家编写,是目前国内外首部介绍类鼻疽诊断鉴别和临床治疗的专业著作。内容涵盖类鼻疽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途径、感染的风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临床典型病例解析。对于临床医生、疾病控制中心人员、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人员而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业书籍,有助于促进对相关疾病的早期医学6.7万字实用皮肤镜学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皮肤镜的历史、仪器设备、皮肤肿瘤和炎症性皮肤病的诊断方法和思路,具体阐述皮肤镜基础知识、诊断思路、良恶性色素性肿瘤,炎症性疾病,感染性,肿瘤性疾病,附属器疾病、毛发及甲病的皮肤镜表现,及其与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的对应关系,另外本书也对皮肤镜技术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内容侧重实用权威,图文并茂。语言简洁凝练,相信对于不同经验水平的临床医生,本书都会有所帮助。医学13.7万字中国睡眠医学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南
睡眠医学学科特殊,需要多个学科协调统一共同发展,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涉及神经科、精神科、心理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心血管科、口腔科、老年科、儿科等传统学科。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通过睡眠中心的设立大大促进了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本书旨在为中国的睡眠中心建立标准,内容包括:1.睡眠医学中心建设人员结构;2.睡眠医学中心建设所需设备、仪器、环境;3.睡眠医学中心主要诊断疾医学36.1万字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2)
本书为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年报,去年已经出版2020版,反响良好,可为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书可全面反映我国儿童肿瘤的流行病学情况,帮助研究者对标与国际儿童肿瘤的流行状况,提升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制订早诊早治方案,并可作为推进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和学术价值。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工作政策背景、目标与任务,国家儿医学8.2万字中国神经介入发展史
该书系统回顾了中国神经介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以来的近40年发展历程,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系统性历史记录的空白。书中内容丰富,包括各神经介入中心的发展历程及负责人介绍、神经介入领域开创者的专家访谈、学会组织的发展资料、神经介入器材的发展史,以及国产设备的发展过程。此外,书中还记录了中国神经介入技术从早期设备自制到与国际接轨的转变,以及从业人员从少数专家发展为全国数千人团队的历程。医学15.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