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26 17:43:44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2.1 风险信息披露相关研究
2.1.1 风险信息披露的度量方式
2.1.2 风险信息披露的动机
2.1.3 风险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2.1.4 文献评述
2.2 公司IPO相关问题研究
2.2.1 IPO短期抑价
2.2.2 IPO长期表现
2.2.3 IPO盈余管理
2.2.4 文献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有效市场理论
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3 委托代理理论
3.4 信号理论
3.5 价格发现理论
3.6 资源依赖理论
3.7 本章小结
4 IPO公司风险信息披露的制度梳理、度量方式、质量评价与特征事实描述
4.1 IPO公司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梳理
4.1.1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
4.1.2 风险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基础
4.1.3 IPO公司信息披露义务
4.1.4 监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4.2 IPO风险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方式
4.2.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考量因素
4.2.2 自建IPO风险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方式
4.3 IPO公司风险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与特征事实
4.3.1 特质异质性风险信息披露
4.3.2 风险信息披露的项目数量
4.3.3 风险信息披露的篇幅占比
4.3.4 风险信息披露实体数量(NER)
4.4 本章小结
5 IPO公司风险信息披露与“信号传递”: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引言
5.1.2 IPO与公司盈余管理
5.1.3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5.3.3 稳健性检验
5.3.4 进一步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IPO公司风险信息披露与新股发行效率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引言
6.1.2 理论模型构建
6.1.3 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6.2.3 控制变量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3.4 进一步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IPO公司风险信息披露与新股破发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1 引言
7.1.2 注册制下IPO破发
7.1.3 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
7.2.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7.3.3 稳健性检验
7.3.4 进一步研究
7.4 本章小结
8 IPO公司风险信息披露与股票市场反应
8.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8.1.1 引言
8.1.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8.2 研究设计
8.2.1 样本选取
8.2.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
8.3.1 描述性统计
8.3.2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8.3.3 稳健性检验
8.3.4 进一步研究
8.4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