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东方哲学11.8万字4.1万人气 - 会员
阳明心学中的正能量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之一,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读懂阳明心学,参透正能量,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你!东方哲学10.7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东方哲学11.5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乾坤衍
熊十力哲学三部曲:《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从中可以清晰看到熊十力思想的出发点和演变轨迹。熊十力先生对于传统各家各派的评判属其一家之言,其得失自可讨论,但其对于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对于传统文化根本精神的深入体会,以及其“舍我其谁”和着眼于全人类的时代责任的担当,来自于儒家和佛教大乘为主的深厚精神资源。因此,对于想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读者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和阶梯。东方哲学22.6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观念的力量:知识社会的瑜伽教育
本书从瑜伽哲学和吠檀多哲学的角度,针对当前知识社会青年的观念教育问题,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生活观念,即强调知识、观念的作用,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健康、道德、价值观、快乐、成功、行动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东方哲学14.6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印度六派哲学
在印度哲学史上,凡承认吠陀圣典的权威性的婆罗门教哲学都被称为正统派哲学,凡否认吠陀圣典的权威性的哲学流派被称为异端派。前者因为共有六派,所以又被称为“六派哲学”。本书对印度的流派哲学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这六派包括吠檀多哲学、数论派哲学、瑜伽拍哲学、胜论派哲学和正理派哲学。作者对其起源、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东方哲学26.9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孟子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在中国儒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突出地位,后世“孔孟”并称,以孔子为“至圣”,以孟子为“亚圣”。孟子的人性理论、民本思想、教育思想等,都对后世影响巨大。东方哲学17.3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庄子齐物思想研究
对于庄子的“齐物”,前人主要有两种诠释:一种诠释由向秀、郭象肇其端,认为万物确有差别,但只要充分实现各自天性,那么,万物便都可自得其乐;另一种诠释源于支遁,认为万物其实无差别,差别只是主观的假相。以上两种诠释在《庄子》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前者的诠释依据在外杂篇,而后者的诠释依据在内篇。一般认为,《庄子》内篇为庄子自作,外杂篇出于庄子后学之手,据此,庄子“齐物”思想应系内篇所体现的“齐物”思想。然而,东方哲学20.3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真理
卡普托一直积极地尝试以解构的方式来重新探讨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他倡导一种流动而非静止的思考事物的方式。此部《真理》沿袭了他一贯的做法,作者首先从真理在后现代状况下的境遇入手,之后向前追溯真理观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前现代的上帝即真理,到启蒙时代的理性判断,再到后现代的作为事件的真理(在这里上帝和理性都不享有骄傲的地位)。在生动诙谐的文字背后,卡普托力图阐明:任何一种静止的、稳固的思想理论体系都是被建东方哲学11.4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人生的亲证
阐明这本书所发表的论文题材,我没有用哲理性的说教,也没有以学者观点加以探讨,也许这对我来说更为合适。我生长在一个以奥义书经典作为日常礼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亲就作出了榜样。父亲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着与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没有忽略对世界应尽的责任,也丝毫没有减少对世俗事务的强烈兴趣。因此,我希望这些论文能使西方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印度的古代精神,这种精神曾反映在我们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体现在我们的东方哲学6.3万字3.8万人气 - 会员
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文史新论)
本书是对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当代阐释和重构。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学术方向。既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取得的丰厚积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奠定了基础。当然,如何用现代汉语的哲学概念,接续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深度、重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辨内涵,将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转变成当代意义上的活的思想,而不是以现代汉语梳理传统哲学的文本脉络、概念关联,通过“翻译”和解释将“理”、“东方哲学12.7万字3.8万人气 - 会员
自我
当你思考“我是什么?”的时候,到底想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是灵魂的自我审视,还是仅仅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利物浦大学哲学教授巴里·丹顿回溯哲学史上对自我的讨论,并结合最新科技发展之影响,让科幻小说和电影里出现的人的“空间传送”在某种哲学意义上成为现实。东方哲学10.1万字3.8万人气 - 会员
庄子哲学论
作者用优美、流畅的文笔,从鱼、动物、仿生、语言、生命、命运、梦、交往等八个维度,从内部解构庄子哲学,并通过与老子、列子哲学的比较,以及它在先秦、近代思想坐标中的相对“位置”,在外部的联系对比中揭示庄子哲学的特色,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比如,《庄子》中为什么鱼先出场,“物物者非物”这个判断如何体现庄子之道对老子之道的继承、发展,对“齐物论”和庄周梦蝶,为何要从庄子之道的高度出发才能有确解,以及东方哲学23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图解传习录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所记,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该书卷上主要阐释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等观点,经由王阳明亲自审阅。卷中收集了八篇王阳明亲笔写的书信,除了回答有关知行合一、格物说等问题之外,还讲了王学的内容、意义以及宗旨,另还附有两篇阐释王阳明教育观点的短文。卷下主要是说致良知,虽未经王东方哲学42.9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天地人丛书
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东方哲学95.8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熊十力论学书札(增订本)
本书可视为《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的续编,将以上二书之外的熊先生论学的书信、札记、文章等汇为一编,与二书有所不同的是,本编所选惟冀存真,不敢稍加删减。本书名为《熊十力论学书札》,凡编者以为能体现熊先生学问的,不计长短全部采录。此处“学问”一词,乃取其传统意涵。儒家所谓修、齐、治、平,本是一个整体,并且“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与人生实践一体的,用熊先生常用的话语即是“体用不二”的。故本书不专主狭东方哲学22.5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儒学六讲
《儒学六讲》是国学大师梁启超为一般读者讲解儒家文化的普及读物,代表了梁启超儒学研究的精髓。《儒学六讲》系统讲述了自孔子至清末民初两千五百年中儒学的起源、变迁、继承、演化和影响,介绍了孔子、董仲舒、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儒学代表人物的学说主张,帮助读者了解儒学各个流派在不同时空内的流衍变化。《儒学六讲》以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讲课稿为底本,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读者了解儒家哲学和中国文东方哲学11.5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唯识学概论 因明大疏删注
本书收录的两部著作,其前身均为熊十力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自撰讲义。《唯识学概论》系熊先生讲授唯识学的第一部讲义,1924年由北大印制。本书忠实于此前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所学,以玄奘、窥基之学为旨归,简明扼要地概述唯识学的思想体系,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为唯识学的入门书,亦可作为研究《新唯识论》的参考。《因明大疏删注》亦为熊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因明学的讲义。其渊源有自:古印度著名论师陈那改造旧因明学,号称新东方哲学18.9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孟子与离娄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迹及其学说最重要的资料。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在《孟子》书中所记述的,不仅是为政的原理准则,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养的基本。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离娄篇》的讲记。从《离娄》这篇开始,属于《孟子》的下半部,这下半部发挥孔子思想的精神,具体而微,并且深入又广阔地阐释了中华悠久的文化传统。东方哲学18.7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读经示要
《读经示要》三卷,首卷论述经为常道不可不读,次卷讲论读经应取的态度,末卷略说六经大义。第一卷中,熊十力略述了六经所蕴含的大道与政治思想,并疏解了《大学》首章和《礼记·儒行》。第二卷中,熊十力指点了治经应持的态度,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第三卷中,熊十力略讲了六经(主要是《周易》《春秋》二经)的义理。东方哲学32.6万字3.4万人气